“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创新国企改革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5年9月27日,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与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25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在长春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创新国企改革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大学、保定理工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中铁党校、大连海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郑州市社会科学院、锦州医科大学、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与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术期刊的编辑,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共议国有经济发展新使命
论坛开幕式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新宇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和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教授分别致辞。他们代表主办方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韩喜平教授指出,本届论坛主题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总结新时代国企制度建设经验、凝聚改革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宋冬林教授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公共服务和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表示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并期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真知灼见,助益国有企业前沿问题研究,推进国有经济研究事业日益繁荣。

第一阶段主旨演讲:聚焦国企制度改革与创新
第一阶段主旨演讲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栓平教授主持。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崔友平教授率先发言,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有企业应在收入分配、社会责任和区域协调发展中承担关键使命,并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和履行社会责任来展现更大作为。中山大学李善民教授结合企业案例,强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健全治理结构和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并呼吁党建与公司治理实现深度融合。复旦大学张晖明教授以独立董事制度为切入点,回顾企业制度改革历程,提出在法人治理中要平衡权责、提升执行力,尤其要注重治理人才的素养和外部董事机制的作用。辽宁大学林木西教授系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健全治理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三能”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谭静研究员则从法律层面切入,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思维推进《企业国有资产法》修改,明确法律定位,厘清公共管理与出资人职责边界,推动国有资本市场化、专业化运营。中国人民大学范欣教授强调,在全球技术革命和国内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有资本要增强战略主动权,聚焦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涛教授从人工智能出发,指出其不仅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引擎,也是重塑生产力布局的关键,预计将在“十五五”时期带来显著生产率提升,同时要兼顾效率与安全,增强产业链韧性。








第二阶段主旨演讲:把握新质生产力与战略布局
第二阶段主旨演讲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放教授主持。

吉林大学纪玉山教授围绕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作报告,他认为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其在算力、数据和算法三大要素的协同下,能够带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金融、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提升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主动权。黑龙江大学焦方义教授则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亟需制度保障,必须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和数字治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成果转化。辽宁大学李政教授聚焦“十五五”时期国有资本“三集中”,提出要推动资本集中到国家安全与关键领域、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并提出宏观规划与微观激励相结合的实现路径。黑龙江大学魏枫教授则从市场制度角度切入,剖析从地方分割走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历史必然性,提出通过统一制度规则和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造公平、透明、高效的大市场环境。




最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栓平教授作总结发言,强调本次论坛凝聚了学界对国企改革的共识,深化理论与实践交流,对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论坛与颁奖:思想交锋与成果共享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四个分论坛,分别围绕党的领导与企业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国企改革与发展、国有资本引领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学术氛围浓厚。最后,大会举行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与会嘉宾和获奖学者合影留念,为本届论坛画上圆满句号。本次论坛获得了来自《北京工商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当代经济研究》《工业技术经济》《广东社会科学》《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国资报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江海学刊》《经济发展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方经济》《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海商学院学报》《商业研究》《社会科学战线》《首都经贸大学学报》《求是学刊》《学术交流》等期刊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