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可能在原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改造设立,以调动地方政府帮助城市商业银行减轻“历史包袱”。
本刊记者 赵岸英
近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东北办获悉,沈阳市政府牵头建立“东北振兴银行”的计划书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与此同时,以大连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等10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申请创办“东北发展银行”的报告已提交给中国银监会。
金融专家徐滇庆对记者说,如果拿到一张区域性银行的牌照,对于振兴东北来说是件好事。应在没有制造许多不良贷款之前,放弃国有控股,按照民营银行的方向实现改革。
业内人士分析,振兴东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固然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要在东北振兴的过程中实现金融体制和金融机制的创新。
振兴东北金融先行
国家发改委日前批准启动了第一批共60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总投资56亿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100个项目也已经获得批准,总投资额610亿元。据悉,国家有关部门还将为振兴东北开放相关金融政策。
“东北要振兴,金融须先行”已成为东北三省政府及专家学者的一种共识。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东北三省省长更提出了“应在东北设立一家民营银行”的决策倡议。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议,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其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到东北考察,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金融机构配合的课题,并给中央领导写了一份报告,提出建立“东北振兴银行”。
2003年下半年,辽宁省副省长鲁昕挂帅成立了区域性地方商业银行研究课题组,成员由经济学家、商业银行专家、银行监管部门组成。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是课题组的成员。他接受《财经界》采访时说:“从以往的经验看,区域经济的大发展每次都不能缺少金融的支持——深圳开发时开办了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开发建立了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也建立起来。”课题组目前倾向于成立一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来整合现有的资源。
据媒介报道,李贵鲜的报告经高层批示转到了中国银监会。银监会研究后形成了一个初步思路,即不设立新的银行,而是在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改造成立一家跨东北三省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意味着“这家银行可以在东北三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口风传出,东北各城市商业银行的胃口立刻被调动起来。
两会期间,大连市长夏德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大连的目标之一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而航运中心的建立势必促进大连作为东北金融中心的形成,并辐射整个东北经济的发展。同时,大连相比其它东北城市,也有更好的金融基础和区域中心地位。
沈阳打出的旗帜则是“振兴东北,沈阳先行”。据了解,沈阳市商业银行目前的注册股本金约为2.2亿元,在股本构成中,除了国有股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民间资本,股东企业包括特种环保、东宇集团、强风集团等。
2003年10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会见沈阳市政府有关领导及沈阳市商业银行负责人,并单独下发了会议纪要,要求沈阳市商业银行卸掉历史包袱,完善股份制结构,以达到监管要求。重要的是当时曾提到,沈阳市商业银行可以考虑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据了解,目前国内只有4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被允许跨区设立分支机构,另外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市内。
目前,大连、沈阳两市政府都表示,要帮助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置换不良资产,注入资本,卸掉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这正是银监会所期待的。
振兴银行模式之辩
国家发改委东北办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东北振兴银行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最终由央行和银监会来定夺。
迄今关于设立模式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应该在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建立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让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解决历史问题;一种认为,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由地方政府参股,有比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很难担当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支持中小城市企业发展的重任,应该重新设立民营银行;还有一种观点主张设立政策性银行。
据悉,为配合老工业基地改造,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银监会的基本思路是:东北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可能在原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改造设立,其目的是调动地方政府帮助城市商业银行减轻“历史包袱”。
“可能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究竟选择什么模式,目前还有争论。”林木西告诉记者,目前课题组还没有研究新成立的商业银行的模式问题。新建、重组、改造城市商业银行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经济学家徐滇庆认为,倘若新组建几家国有控股银行,必然以官方的行政指令为主,改革的程序是自上而下,改革的行为主体仍然是政府官员,改革所依靠的力量被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面。显然,这样的改革很难做到政企分开。新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将同时受到来自于中央和地方双重行政干预,在某种程度上,离开市场更远。很可能穿新鞋,走老路,依然跳不出计划经济的桎梏。
按照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尽管上海、北京等一些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和质量不比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差,但不被允许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因此,各家银行都在跃跃欲试。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也都在争办这家跨区域的商业银行,帮助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卸掉历史包袱”。
有关人士分析,“东北振兴银行”与广东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不同的是,成立后的“东北振兴银行”将会有三大特点:第一是“东北银行”的政策性更强,受重视程度更高;第二是在经营区间,东北银行将立足东北地区,走向全国;第三是“东北振兴银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不像后两者成立时其所处的区域正处于开发期。
抢食最后的“晚餐”
林木西认为,沈阳是竞争“东北振兴银行”最强劲的对手。沈阳市的金融资源在全国来说也比较领先。在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市银行业的存款、贷款数额都排名第六(仅次于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和成都)。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人民银行主管东北三省金融的分支机构就设在沈阳。据林木西透露,当初设立沈阳大区行时,就有人提议将机构设在长春,因为这样黑龙江的人过来开会方便一些。但最终人民银行还是将大区设在了沈阳,因为经过论证,发现沈阳是东北三省的资金流集中之地,从经济角度来说设在沈阳更恰当。
其实,1999年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时,曾经考虑在西部设立一家新的银行——西部开发银行,却遭到国家开发银行的强烈反对。因为“国开行很大比例的资金都投向了西部落后地区,用于支持西部大开发,”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据国开行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自成立以来,截至2003年6月底,国开行近10年间在东北三省的贷款项目合同金额总计1495.45亿元,贷款余额为906.63亿元,涉及236个项目。
日前国开行行长陈元明确表示,国开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国开行“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设立东北银行是出于振兴东北的政策性考虑,将来东北银行会不会和国开行有很大的业务冲突?
东北作为全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大,银行不良贷款占了全国很大部分,这将严重影响东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民营经济不仅要参与和激活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工程,民营资本也更要参与金融机构的改组、重建和创立全新的民营银行,这些将会给东北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为东北经济带来更强劲持久的发展机制。
与东北振兴的时机相契合,避免计划体制下重复建设的悲剧,银行在这中间如何定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监管层传出的口风是“变数很大”;目前不准备批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可能性也很渺茫。
此前,2003年11月,设在天津的渤海银行获批筹建,山东、安徽和江苏三省正在报批组建淮海银行。有信心者认为,渤海银行决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的“晚餐”。
民营银行也来助阵
东北振兴银行尚没有下文,民营企业家又开始张罗筹建民营银行。今年“两会”期间,大连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等10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吁请出资10亿元人民币,联手日本、美国等跨国银行,成立一家股份制民营银行,支持东北振兴。
他们准备发起筹建的银行名称初步拟定为“东北发展银行”(Northeast Development Bank Limited),拟将注册地址及办公地点选在大连市中山区同兴街25号——大连世界贸易大厦;注册资本金拟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资本除来自10家民营企业,还准备邀请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等跨国外资银行参股。
“东北发展银行”将作为东北第一家由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入股的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立足大连、面向东北,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李桂莲对记者说。
据悉,“东北发展银行”中方单个股东最大参股比例将在10%以下,外资参股比例将被控制在25%以下;争取在3~5年内把东北发展银行建成一家符合国际标准,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且准备择机上市,以实现本行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
据大连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介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一出台,万向集团和大杨集团就提出了筹建“东北发展银行”的构想。从2003年9月起,又得到其他8家民营企业的响应,同意共同作为筹建“东北发展银行”的发起人。
之后,他们邀请金融专家在大连两次召开论证会。第一次论证了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风险及其规避问题;第二次研究了日本、美国的银行进入的问题。在专业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一建议很快受到辽宁省和大连市政府的重视,并希望尽快向银监会申报。大连市政府还成立了以市金融办为核心的支持申办工作领导小组。
据了解,这些民营企业均为行业和地区龙头企业,大部分股东本身或所属企业为上市公司;企业资产状况非常好,并连续三年盈利,产业资本雄厚。同时,世界500强的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将积极参与筹建工作。并且随着伊藤忠的加盟,其战略合作银行也将逐步进入筹建工作中来。
李桂莲在接受《财经界》采访时说:“应把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在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给予公平的机会,应把民营银行的创立和国有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组放在一个公平而创新的历史天平予以衡量,释放民营资本的巨大金融能量,服务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为金融改革增添竞争动力并与国际资本共同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新力军。”
来源:财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