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有经济动态 - 正文

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 银行改革的“新政”之年

发布日期:2004-01-29编辑:点击:

2004年将是银行“新政”的开端,因为以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是一个基本方法论的改变,即从头痛医头的孤立式综合改革变为环环相扣的真正综合改革

陆磊

国务院决定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标志着国有银行改革

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试图走一条综合改革的新路。

在改革的方法论上,纲目问题是关键。以外汇储备注资于国有银行是一个基本方法论的改变,即从头痛医头的孤立式综合改革变为环环相扣的真正综合改革。1990年代以后,任何改革都需要付出成本,所以高水平的改革方案设计必须考虑三个基本点:第一,在实现既定改革目标下,促使改革成本的最小化;第二,在必须付出的改革成本范围内,实现成本分担的合理化;第三,在有人受益、有人受损的改革措施下,寻求合理的补偿原则。实现了上述三点,可以认为改革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有理由认为,此次外汇注资有可能开创金融稳定的体制基础,因为它抓住了一个基本纲要:在既定改革目标前提下,不能以过大的财政负担或通货膨胀为代价,否则,目标再完美也可能因为各种阻碍而夭折。

在技术上,改革的步骤顺序安排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综合改革的逻辑应该是“逆推”而不是“正推”的,否则必然弊窦丛生,比如国有银行要瘦身是没错的,但在撤消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过程中客观上造成了农村金融体系面临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随后当局被迫认真思考农村金融改革;邮政储蓄在高通胀时期回笼资金是没错的,但是通缩时期大量资金转存央行又造成金融与经济脱节。“逆推”则意味着从改革的最终目标出发,层层递进地寻求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倒推出改革的第一环节。

2004年,银行改革的“新政”将如何展开呢?以下是我们的政策模拟:

2005年之前,四大国有银行必须完成产权和治理结构的全面改革,而在海外或境内上市是实现此目标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在一定的时间段(至少半年)之前改善主要财务指标并进入上市申请程序。改善财务指标,主要工作是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前者可以通过注资在瞬间完成,后者则必须逐步进行。由此倒推出的第一环节是注资。

随后,外汇储备注资必须与不良贷款处置相结合,在政策设计上,外汇注资是不能随意动用的。每核销一部分不良资产,在央行或外汇资本金代理人——中国汇金投资公司审核批准的前提下才可以用相应的资本金冲抵。唯其如此,注资才能起到约束国有银行行为的作用。

第二,外汇注资必须与境外上市相结合。境外上市筹集的是外币,而外汇储备注资就在币种上具有了同一性。

第三,一次性进入账面资本必须与分阶段转换为人民币相结合。考虑到海外上市的需要,450亿美元注资应该一次性到账,但是不能允许其马上转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向同业或央行套取人民币资金,否则,一方面还是会造成基础货币过快投放,另一方面也将助长国有银行不以此解决不良贷款的道德风险。因此,核销一块不良贷款,才能核准动用一块外汇资本金是必须考虑的政策选择。

第四,“花钱”必须与“买机制”相结合。首先是外部人行为的更新,杜绝包括各级政府、央行和监管当局在内的各类行政主体给予行政指令的行为,即使如1998年为保证国民经济增长8%而发行1000亿元国债,配套1000亿元银行信贷的行为也要杜绝。其次是内部人行为的更新,对于新增不良贷款必须追究个人责任,特别是各级行长责任,当然也要有业绩激励。

第五,外汇储备注资必须与对外金融安全相结合。2003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4032.5亿美元,安全的外汇储备应该等于3-6个月进口额与未来1年内到期的外债余额总和。按照月度进口350亿美元、短期外债680亿美元计算,安全的外汇储备应该在1730亿-2780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可动用的外汇储备在1253亿-2303亿美元左右。此次动用外汇储备可以说是一个创举,但有可能把各方目光引到外汇储备上,为确保金融安全,必须制定规范动用外汇储备的行政法规。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