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经济制度安排的原则:国家整体利益与企业微观效率的统筹
综合前面的分析可得,从政治经济学视野看,国有经济制度的安排必须要做到国家整体利益与企业微观效率的统筹。那么,在确保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微观效率呢?
首先,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的角度而言,除了前述关系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国家核心竞争力两类产业外,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布局战略目标将不再是谋求对行业或企业的控制,而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此,国资委要做的是按照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进行资本运作以提升资本微观配置效率,这既包括在国有经济范围内将资本向优势国企集中,也包括和私营资本联合实行混合所有制,甚至作为参股方投资优秀私营企业。
其次,从微观产权激励的角度而言,要继续推行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这一在西方大型公众公司普遍采用的经理人激励措施。与此同时,还要试点员工持股激励的改革,从而使产权激励更全面地被激活。
最后从对经理人的绩效考核与监督约束的角度而言,要充分利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设计出严密合理的考核监督体系,其中特别要有效区分企业业绩中的客观影响部分与经理人主观努力部分,从而对国企经理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进而可直接对接于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有经济理论:基本的建构设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今天已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球所瞩目。如何总结这一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摆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而这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构建一个有说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说,一个有说服力的国有经济理论又必然是它的核心理论之一,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之一,就在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对于构建这样一个国有经济理论,本文尝试的是,超越新古典经济学局限于微观效率的视野,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维护社会基本制度稳定等社会整体利益方面来说明国有经济制度安排的深刻意义。除此之外,一个有说服力的国有经济理论至少还应包括:
其一,为改革开放前后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统一的理论基础。这里特别要强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国有经济之间的内在本质一致性和体制转变必然性给出逻辑自洽的阐释,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前30年与后30年之间紧密相连、继承发展关系的核心观点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地,还要逻辑一致地说明未来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与作用。显然,上述主体分析所依赖的三个逻辑支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维护社会基本制度,是这里所寻求的统一理论基础的必然支撑要素之一。
其二,提供一个科学公正的关于国有经济微观效率的理论评价。要基于现代公司制的背景,严格论证同为公司制的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在微观个体意义上的效率无系统差异性,从而在理论上彻底解决能否以微观效率或产权缺陷为理由私有化国企的问题。放眼今天的全球经济,与经营者的所有权激励相比,分工协作、技术进步及企业家才能这些非产权激励因素,对于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能为企业规模扩张带来便利的现代公司制才能成为企业制度的绝对主流。另外,现代公司制实践还表明,经营者的所有权激励不足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督约束以及薪酬激励(包括股票期权激励)来弥补。
其三,为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宏观总体意义而言,对于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的关系要给出清晰的理论阐释,为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为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的互补性提供理论依据。对此笔者曾借鉴哈耶克的市场分散信息论的观点[6],从国有经济系统成员所掌握市场信息相对于全社会成员的有限性假定出发,构建了关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最优合理比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理想的经济系统应当是一种混合经济系统,是对国有经济优势与私营经济优势的权衡与综合。[7]
目前这些设想还只是一种初步探索,该主题有待更多角度的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维迎、马捷.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经济研究,1999(6).
[2]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青木昌彦、张春霖.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改革,1994(6).[4]North,D. Institu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7]汪立鑫.信息局限、税收替代与国有经济最优比重.《经济研究》工作论文,2013(WP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