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们仍然需要回答一些关键性的经济学的命题,那就是:市场经济为什么或者哪些方面是有缺陷的?
在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世界里,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完全竞争型的市场经济,从而是完美无缺的。完全竞争市场最主要的假设是,厂商无权决定自己所要生产的产品的价格。然而,当厂商无权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时,价格到底是由谁来决定的呢?经济学家们试图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搪塞,瓦尔拉斯则直截了当地用拍卖来描述价格的调整和决定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罗和德布鲁等又根据瓦尔拉斯的拍卖模型,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进行了建模和数学论证,使得均衡、市场出清和帕累托最优等描述资源分配的各种最优状态一一得到了严格地论述。
然而完全竞争市场毕竟是构建出来的,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有过昙花一现,但当前的市场经济绝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也正因为如此,作为资源分配的调剂机制,市场往往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市场经济的失灵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非竞争领域,因经济活动所具有的外部性,通常导致失灵。
第二,在竞争性领域,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一种调剂机制往往也是失灵的,由此会给经济体带来无休无止的波动、萧条、危机和高通胀等,最后常常不得不由政府出来进行干预。
第三,市场经济的失灵同时也体现在创新和市场的巨大不确定和风险上。
对于非竞争性领域由外部性所造成的市场失灵大家都能理解,这里无需多说。那么,为什么在竞争型领域市场在资源分配上也会失灵呢?新古典经济学在论证市场在资源分配上的有效性时,通常强调价格的调整作用,由于这种调整被假定在拍卖市场上完成,从而必然是直接及时和有效的。然而,我们当离开拍卖市场,进入真实的、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价格调整的功效必然会大大减弱。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旦企业自行制定价格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价格的调整必然是缓慢和具有黏性的,从而价格调整的功效将被大打折扣,只能是一种弱稳定机制。
此外,经济体内除了价格调整这一弱稳定机制之外,也还存在着多项非稳定机制以破坏经济的稳定:一是企业的顺周期行为,即哈罗德提出的著名的刀刃问题;二是明斯基的债务不稳定机制;三是资产价格。这些都是破坏稳定的。
为什么市场经济的失灵同时也体现在创新等未知领域上呢?有研究表明:一个创新项目从最初投资进入的设想阶段起,在进入商业化之前,其存活的概率仅为6.66%,如果再考虑商业化的风险,存活的概率则更小。正是创新领域所面临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大量的企业都会望而却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保障,很少有意愿去进行投资,特别是前期的研发。然而当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时,如果没有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经济将无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本身也意味着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发展中国家自主研发型的技术突破将极为困难,从而很有可能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
说了很多的市场失灵,那么市场经济就没有魅力吗?我认为市场经济是有魅力的,但市场经济的魅力到底何在?黑板经济学人会异口同声地说,作为资源分配的调节机制,市场能更有效地分配着资源。我认为这是错的,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的魅力并不在于它能更有效地调节资源,而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高能的激励。计划经济缺乏激励机制,经济人只能沦为完成计划的工具。市场经济调动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使人更具活力。然而,经济学对于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却很少去进行研究,也许是出于一种默认,但更可能是无法用漂亮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因此研究就不得不集中在市场作为一种资源分配的调节机制是否有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