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引导作用,2020年3月8日下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新冠疫情下的国有企业责任担当与数字化转型”线上高端论坛成功召开。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等12名专家学者、国有企业代表和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分别在论坛上做了精彩发言,1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代表在线参加了本次论坛。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政主持论坛并做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展开讨论:如何评价和看待国有企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展现出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担当;接下来国有企业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发挥哪些重要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提出哪些要求和启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应该如何布局并引领受疫情影响加速到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加快进行数字化转型。
陈文玲指出,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国有企业在大灾大难面前发挥了“顶梁柱”作用,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有速度,有力量,有组织,发挥了协作协同精神。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并不是疫情控制住就尽到了责任,还要充分认识这次危机,顺势而变、顺势而为,要把握主动权,化危为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晖明指出,国有企业的突出表现深层次来看是由于国有经济自身的文化底蕴,所体现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国有企业在战“疫”过程中体现的优势要在平时很好地得到释放、得到应用、得到弘扬。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中央企业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一是忠诚于国家,敢于担当;二是迅速行动,八方协同;三是舍小家、为大家;四是顽强拼搏。而国有企业则体现出支撑能力、引领力、带动力、协同能力、应对能力、抗险能力这六种能力。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认为,此次疫情防控中,国有企业的行为体现在三个“最”:最强的联动、最快的反应、最大的担当。但也在战略性物资保障、应急机制和产业布局等方面暴露出一些短板,因此今后还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加以改进。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刘晓军认为,国有企业在这次疫情面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豪迈的政治勇气和担当,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执行能力;同时疫情也暴露了我们在社会治理、生产模式、产业布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些短板,并就此提出六点建议。
李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积极主动快速行动、勇于承担危难险重责任,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国有企业在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责任和任务将日益突出,工作重心将回归到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疫情结束后,国有企业还要有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新发展,特别要在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