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的主题是《国企强,则国家强》。我认为国企是国家的现在,更是国家的未来,这个主题可能会引起大家的议论。首先说一句不要吵架的话,就是不要把民企和国企对立起来,因为我想强调的是国企改革的辩证历史观。
文|杨杜(知本咨询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华为六君子之一)
一、国企强,则国家强
观点上可以质疑,目标上应该明确。国企改革有一个最根本的目标,国企改革绝不是为了改小、不是为了改弱、不是为了改劣,更不是为了改没。
我认为不要拿所谓的市场化、民营化、私有化的概念来辩论,要拿国企的强、优、大、久的成果来证明。所以国企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改大,是为了改强,是为了改优,是为了国企的长久生存。
我们可以先拿数字来比较一下国企和民企目前的地位。
第一,国企民企指标比较。
在10月25日,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榜单同时公布。因为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既有国企,又有民企,故拿来比较。这个榜单中营业收入前十名中没有民企,净利润额前十名中有两家民企,专利申请前十名中有三家民企,研发投入前十名中有四家民企。
因此,国企民企的基本不同之一是:国企规模更强大!民企比较重研发!
第二,国企民企地位比较。
国企,特别是央企,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而民企经过40年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有着越来越强的地位和作用。
人们通俗的说法是“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是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
国企政治责任更大!民企经济责任更大!
根据这么一个正反的比较,大家应该看得出来国企和民企的不同责任和贡献了吧?因此,国企民企的基本不同之二是:各自责任不同,各自贡献不同。
我的命题叫“国企强,则国家强”,说明了我的价值观和立场。你也可以说“民企强,则国家强”,这是另一种价值观和立场。
其实我说国企民企,重点并不是想强调所有制的作用。不要仅仅通过利润率的比较,来看国企强不强,要看市场大小和利润总额。比如某些德企、日企,利润率高,是隐形冠军,但它的市场很小或利润总额不多,可能就不适合大型国企来做。
仅用所谓的“高精尖”来衡量企业强不强大概也不全面!比如过去说中国钢铁企业强,可连圆珠笔尖的钢材都做不了,还要进口,所以中国企业不行。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圆珠笔尖的钢材市场太小,不需要大型钢厂来做。这事一发酵,太原钢铁炼了几炉,就够用一年了。笔尖钢在中国的总需求一年就1000多吨,一个亿的市场。炼一炉钢大概300吨,3炉就够全国用一年了。
太原钢铁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具备年产1200万吨钢的能力,其中不锈钢430万吨,其重点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造船、集装箱、铁路、汽车、城市轻轨、大型电站、“神舟”系列飞船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你让它做笔尖钢确实不大合适。
其实,由一家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来生产笔尖钢这个特种钢,或许更有价值。这就是“专精特新”嘛!“专精特新”是民营企业的强项,不是大型国企的“菜”!
我们用另一个产品的市场来讲,比方说光刻机基本也是这样,虽然光刻机的市场比笔尖钢要大得多,但也不是太大,也基本属于专精特新。你不“卡脖子”,我们不必去做,你非要卡我们,那就必须做!但是如果大企业去做光刻机,那小企业可能也就没饭吃了。
2019 年全球光刻机市场规模为135.20 亿美元,2009 年至 20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19.19%。其中,2019 年 EUV光刻机市场规模为 31.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7.62%,占整体市场规模的比例达22.93%。
所以,光刻机市场和笔尖钢不一样,不仅仅看规模大小,还要看成长速度,看战略地位,看未来空间。在全球数字化、第四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光刻机或者说芯片产业,就像是孩子——个子小,但长得快!所以有未来,有出息。同时,又容易被人“卡脖子”,所以不得不做!
所以,企业要以未来成长为导向,不以短期利润为导向。
追求一定利润水平上的成长最大化,或者追求考核速度要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成长速度,这可能是大型国企和面向未来的企业应该考虑的。
企业做事情,要看国企和民企的出发点和特征。国企是以企业成长为目标,而不是以利润率为目标的;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我认为这正是是国企发展的大方向。
一般来讲企业有七个方面责任。
第一是对客户的产品和服务责任;
第二是对员工的平台和报酬责任;
第三是对股东的增值和分红责任;
第四是对政府的守法和纳税责任;
第五是对行业的合作共赢责任;
第六是对社会的公益慈善责任;
第七是对国家和组织的政治责任。
国企担负更多的国家富强的政治责任!
二、重国企,更重强大
我的核心观点是重国企,但是更重强大。国企的关键不在资产所有制,而在企业竞争力!国企,在国更在企,在企业的强大核心竞争力!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24个字你还真不好记住,那我再请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前面两个字是什么?富强,我觉得大家只要记住这两个字就够了。做事不求全面,但要抓住关键。具体到国企的特征,一般强调的是国家所有、公有制、按劳分配、党的组织、社会责任,等等。
但我认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现象并不是用国企、民企就能说清楚的。比方说,为什么华为没有因民企的身份而免遭美国打压呢?
美国人总说中国搞国企不正确、不公平,于是软硬兼施让国企民营化、私营化或市场化。他们真把企业的所有制看得那么重要吗?他们真心希望和支持中国企业民营化的话,那为什么非要把纯粹的民企华为公司置于死地而后快呢?
我认为,美国人看的,其实不是国企民企,国有私有,而是看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美国制裁别人的“实体名单”是不分国企民企的!
深刻理解企业的本质,就要理解所有制下的其他一些东西,比方说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至少分三权:所有权、经营权和分配权。
重视所有权的人习惯把国企民企,国有私有放在前面。其基本规则是“所有权决定经营权,经营权决定分配权”。于是大家都去抢所有权,而忽视经营和分配问题。
但美国人好像不太重视企业的所有制。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看的不是所有制,而是对你的控制度。看的不是企业所有权,而是经营权和分配权。后面两个权力就是你的竞争力和利益,美国打压的目的就是不让你的竞争力和利益赶上来,他才不管你是不是国企呢!
美国实际做的是什么?
我认为他们不仅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这种经济层面考虑问题,而是超越这三权的霸权。三权在手,不如霸权,他思考的是霸权,是我如何控制你。
什么叫霸权?就是他的实力远超你,覆盖你,碾压你,他要的是这么一种权利或这么一种势能。比如美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中要的都是否决权。没法得到霸权,不参加就行了;不能控制霸权,退出就行了。
我的企业竞争不过你,扔掉市场规则,拿出国家安全理由就行了!美国人才不关心你的企业是国有还是民营,他关心的是你的企业是否对他的霸权构成威胁!制裁华为后,谁最得利?跟着钱走,就明白一切!那就是苹果,那就是谷歌!
所以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学习他做什么,别老听他说什么。比方说过去我们讲的传统理论是所有第一,经营第二,分配第三。
我觉得现在和今后应该按照共同富裕的目标,按照国家富强的目标来确定分配权,决定经营权,设计所有权。我的基本观点是分配第一,经营第二,所有第三。
我们搞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好像也是如此,比方说我凭什么要分给你股份呢?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的分配权,这应该是新时代新人类的新价值观!
这么多年来,我研究企业管理,国企民企都有关注,长期合作的最大民企是华为公司,最大的国企是国网公司。以前特别关注民企,是因为民企钱多、创新多;近些年特别关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企改革,是因为国企位重、价值大。
换句话讲,民企获得物质文明,国企获得精神文明。
国企改革的方法论很重要,改革是必须的,但又是不能乱改的,我以为国企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和成功的经验,国企改革里继承和改革的比例关系为70:30,继承过去好的占70%,改革部分占30%。改革不能闹革命,不能搞运动。要继往开来,不能推倒重来。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要中国方法,不能“休克疗法”。
怎样推进改革流程呢?国外的管理方法大家都很熟了,叫PDCA。我们国企改革的方法论是中国模式的,验证见效的是“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再改进”,这是一种“点线面体”的中国改革模式,和PDCA不大一样。PDCA是从上到下循环,而点线面体是上下结合,共同点是循环进步。
国企发展和改革有“三线”原则,即上线、边线、底线。
这就是改革一定要卡住的“三线”。
三、强五力,世界一流
国企改革的目标叫强五力,追世界一流。宏观上讲,是国有经济的“五力”目标。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简称“五力”),体现了新时代、新情境下,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使命和新目标。
2015年时是“四力”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现在,活力改成竞争力,又增加了创新力。
围绕“五力”目标,国企改革有如下五项主要任务。
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
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
明显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微观上讲,国企改革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国资委提出是能够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这是三个“领军”。
具体指标上还有三个“领先”:效率领先、效益领先、品质领先。我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变为“四领”:技术上领先,行业中领军,方向上领航,规则上领导。
关于我们自己选树的标杆,最近国资委提出了三个标杆的名单,比方说200家标杆企业、100个标杆项目和10个标杆模式,等等。
四、干大事,不干小事
国企的事业,是干大事,不干小事。
国企具有什么作用?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通俗来讲叫四梁八柱,四梁可以说是“四领域”——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里提出来的。
还有一个基本目标叫行业的三集中,把国有资产、资本、资源,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2021年上半年,国资央企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助力乡村振兴、新冠疫苗生产保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企就是大国重器,国企就是干大事的!
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亮相,中国三峡集团的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中国海油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运。一批重大专项捷报频传,“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神舟”“天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的空间站正式运营。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还有“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完成研发。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密集投产运营,显示了国企扬国威,保国家安全的重大作用。
国企不干“小事”。比方说“两非两资”的小事儿,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不要干了,低效资产、无效资产该退出了。
战略聚焦在主业务、优势业务,培养国企的核心竞争力。而资产聚焦在高效资产、有效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两利四率”是粮食的考核,“两非两资”是土地的耕种。
做企业和当农民一样,目的就是多打粮食!要多打粮食,就要会种地。那就要聚焦主业和优势业务,去掉非主业和劣势业务,用好有效和高效资产,清掉无效和低效资产。不能为了利润高而四处出击,不能为了规模大而盲目多元化!
五、做强事,不做杂事
国企的地位,做强事,不做杂事。
近日,《中国500强企业20年报告》发布。20年来,有1408家大企业进入过中国500强榜单,20年过去,有的稳如泰山,有的跌宕起伏;有的蒸蒸日上,有的江河日下;有的傲立潮头,有的销声匿迹;有的活成了中国企业的样板,有的活成了教科书上的失败案例。
在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有企业为251家,民营企业为249家,均与上年500强持平,占比基本为50:50。但在2010年,国有企业325家,民企175家,国企和民企的占比为65:35。
2010年到2018年,基本是“民进国退”的趋势。民企数量在经过多年持续增长后,所有制比例结构已基本稳定。
这一比例的形成,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就是国有经济占40%,国有企业占53%。
这样的比例关系对中国现阶段来讲,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规律。
经过20年的发展,通过数字可以看出,中国企业500强基本形成了国企、民企各占半壁江山的合理格局。我们没有幼稚地掉进“只有彻底的市场化和民营化才是出路”这种所谓的理论陷阱。
我们在发挥了大型国企特殊优势的同时,又很好地发挥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和混合所有制的优势。
有人说中国企业500强是“大而不强”。其实从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看,我们的国企也还不够大,主要是没有绝对优势的大!没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言权的大,就不是强。
但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产业进行具体区分,比方说在电信、家电、电力、建筑、互联网等行业已有参天大树的同时,在医药、证券基金、商业流通、甚至汽车等领域,还是大草小草一片,这种像“草原”不像“森林”的生态不容易形成世界领先、领军地位的企业!
所以国企也好,大公司也好,未来主要应该是提高行业的集中度,要地位;要建立产业生态圈,要权利;要向美国企业学习,力争定规则、定标准、定方向、定价格,建立基于中国规则的秩序,形成基于中国定价权的市场。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但核心竞争力不强,高精尖产业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很大技术差距,在芯片、高端医疗设备、精密仪器、高端数控机床、特殊材料、发动机、高端轴承等方面严重依赖进口,随时可能被人“卡脖子”。
看看美国企业在半导体+软件产业中霸主般的存在吧。
设备材料领域有应用材料、泛林、KLA和ASML等,芯片核心器件领域有英特尔、美光、博通、英伟达、高通、德州仪器等,终端领域有苹果、谷歌,操作系统有微软、GMS、IOS,工业软件领域有EDA、CAD、CAE等,移动APP领域有脸书等。中国目前只是在终端和芯片领域有所建树,其他领域和美国企业还不在一个档次。
这些差距,不仅涉及企业安全,还涉及国家安全,因为你时刻会被人“卡脖子”。正如华为公司余承东所说:“华为芯片,从十几年前的严重落后,到比较落后,到有点落后,到逐步赶上,到领先,到现在被封杀!”
我们的优秀企业最终面临的根本不是盈亏问题,而是死活问题,我们的优秀企业最终面临的根本不是企业间的竞争问题,而是美国政府对企业的降维打压问题。国企要担负起责任,和政府、整个产业形成很好的生态链和联盟的关系,否则面对美国这种无理打压着,单个企业再强大,也生存艰难。
从国际层面来讲,世界企业500强中的国企是什么地位呢?
2021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143家,其中国企95家,占143家的66%。所以在世界500强之中把国企去掉,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就少了三分之二!是国企撑住了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大半壁江山!
所以,在目前阶段,国企强,则国家强!
六、历史观,全球视野
国企的使命,要用历史观和全球视野来看待。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时代,如果你想赢得时代,国家和企业就不能分开。就国家而言,弱时靠国企,否则不可活。
我们来看历史,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挨打?首先是军事不行,军事不行不仅是因为军人不能打,还因为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不行!大刀长矛无法应对列强的坚船利炮,然后割地赔款,越来越弱!
为了建设军事和经济强国,政府和民间必须走到一起!中国近代搞“洋务运动”,想要实现富国强兵,但是基本失败了,于是有了鸦片战争,有了甲午战争,有了日本侵华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国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所以,新中国刚开始的国企,基本是在军工和重工业等相关领域。建国初期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国营企业,主要有五个来源:
一是传承各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公营企业;
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的国营企业;
三是征用外国在华资本的国营企业;
四是接收苏联归还中国的企业;
五是政府出资新建的国营企业。
从历史看国企,我们就容易明白其中的发展规律,就不会总是纠结在目前的国企市场化、民营化、私有化的争论中。因为那些都是手段,国企发展和改革的本质目的是国家富强。
我们要为了目的,选择手段;而不是离开目的,评价手段;更不是为了手段,不顾目的。不要弄错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和大目标。
既然中国有些国有大公司已经形成符合企业发展大规律的格局,那就不需要为了所谓的“反垄断”而去人为地制造“竞争”。
如果我们改革失误,退回到某些教条主义者所谓的“自由竞争”,那将像苏联的“休克疗法”一样,等待我们的将是中国大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失败和毁灭。
看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史也是如此。
美国的很多跨国公司、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他们和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比方说美国通用汽车,不是国企胜似国企。他出问题的时候国家一定会出手救助,注资让他活下来,然后派人参与董事、经营管理等等,这种“不能倒闭”的企业不就是美式国企?
再看看像政府资助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都是按国企运营的。这两家公司的18名董事中,5名由总统任命,财政部可以为支持他们,有权购买不超过22.5亿美元的证券。他们有政府担保,还不交国税和地方税。
2008年金融危机中,“两房”眼看要倒。美国财政部出来“接管”:注资1900亿美元,取得高级优先股,年分红10%。财政部还购买“两房”80%的普通股的权证,实际是在进行国有化改造。这种“美式国企”比中国国企还“国企”。
不要简单地从公司名称、“谁是股东”等角度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国企性质,而是从企业运营分配到了关键时刻,政府是否以国家安全等名目出手帮忙来判断,比方说美国,关键时刻政府以国家安全来制裁别国企业,来保护和援助美国企业发展,这就叫美式国企。
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制裁中国的中兴、华为等高科技公司,不就是为了支援和帮助美国企业吗?比如打击华为,苹果翻身上来了,所以苹果也是美式国企。
在美国,顶梁柱的企业如果有问题,就要通过把他变成国企来救他;在中国,国企本来就是顶梁柱,如果国企不存在,我们根本没法参与和国外的竞争。
实力弱的时候国企化,实力强了民营化,遇到危机再国有化,这是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国企发展的基本规律。
每个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国企到民企的过程。但发达国家说搞国企就是搞不公平竞争,逼着你拆散国企搞民营化、市场化,其实就是希望你“弱化”和“听话”,苏联不就是这样听话,把自己搞“休克”了嘛!一切都是局。如同英国谚语“别照我做的做,照我说的做”,我们必须对国企性质和所谓的国外理论有足够清晰的认知。
七、“四个自信”,成果为王
1.要与不要中美之间关系的本质告诉我们,要学美国怎么做,不要听美国怎么说!要学美国不让学的,不要学美国非让你学的!
2.“四个自信”四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坚持国企改革发展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两个目标国企改革的使命告诉我们,要坚守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要坚守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这才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千万不要弄错国企改革大方向,大目标。
我认为中国企业快速成长有六大原因:
一是坚强的党的领导;
二是正确的根本国策;
三是全民的艰苦奋斗;
四是充足的企业家精神;
五是有利的国际大环境;
六是国企的正确定位。
这些原因定下来之后,我们怎么去坚守,再去实施改革呢?就是依靠国企改革的辩证历史观。要记住三句话:
历史地看待国企,分类地看待国企,战略地看待国企。
在目前的历史阶段,在目前的战略层面,国企强,则国家强。做强做优做大,建设世界一流,这才是国企改革的突破方向!
来源 / 企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