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曾被称作"共和国的装备部",集中了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目前世界产业转移的重点是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这一趋势刚好与东北三省的行业优势不谋而合。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成套装备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重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下面分别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简要分析,对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以借鉴。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优势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并具有大量优势的装备制造业行业和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构筑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数十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厚重的装备工业基础,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国内市场占有率来看,其装备制造业体系中有许多行业在全国具有相当的优势(指市场占有率超过10%),或具有一定基础或鲜明特色(市场占有率低于10%,但在全国仍名列前茅)。其中,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列车车辆成套设备、大型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大型发电设备成套设备、机器人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成套装备在东北地区内即可基本成套提供。
附表 东北地区具有优势和基础的装备制造业行业和企业
省
别
在全国具有
优势的行业
在全国具有一定基础的行业
优势企业
优势产品
辽
宁
水轮机、冷冻设备、微电机、诊断器材和电真空器件,机器人、数控机床、环保机械、小客车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中造船业2004年突破190万吨,产能占全国1/3,世界的3%~4%;机床产值100亿元,占全国的26%左右;内燃机车、冷冻设备、风动工具产量居全国第1,石油设备第2,数控机床第3)
车用柴油发动机、远洋运输船舶、铁路机车及铁路设备、轴承等行业
沈阳机床集团为全国最大的机床开发制造商,进入世界机床行业15强;大连机床集团公司跻身世界机床业销售排名20强;大森数控占国内中等数控系统21.6%市场份额;瓦轴集团主要经营指标在中国轴承行业排名第1,世界第15位;大连冰山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为国内同行业的最大工业企业;沈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货车生产基地;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规模产量在国内具有绝对优势,且在国际上也处于前列,内燃机车出口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大连新船重工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进入国际造船企业前30强;新松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已有4大类、10余种,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能与国外公司抗衡的装备产品
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千万吨级露天煤矿采矿设备、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30万吨油轮;高吨位大型起重机;4万空分装置用压缩机组;大功率内燃机车和蒸汽机车;歼击机、导弹、舰艇;高速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组合机床;铁路机车;燃气轮机;环保设备;大中型轴承;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嵌入式软件系统、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医疗影响设备等
吉
林
小轿车、其他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载重汽车制造业(其中吉林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3%左右)
机车车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渔业机械、手术机械、其他金属加工机械、工业用电炉制造业等行业
一汽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六大系列产品,销售占国内市场份额18%,在吉林省内占总产量的54%,轿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2位,中重型车占国内第1位,轻微型车位居同行业前5位
重、中、轻、轿等汽车整车;电线束、消音器、变速箱控制单元、精锻连杆、仪表板总成等汽车零部件;光学仪器;联合收割机等
黑龙江
发电机制造业、货车制造业、汽轮机制造业(其中大型火电和水电装备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
和50%)
飞机制造业、冶金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锅炉制造业、机械化农机具制造业、微型汽车制造业、切割工具制造业
等行业
哈电站集团年产水电2000MW、火电4500MW,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和舰船动力装置制造基地;哈飞集团汽车年产能30万辆,在全国微型汽车行业中排列第1;东安微型发动机年产35万台,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一重集团热壁加氢
反应器达到千吨级
600MW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300MW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功率采煤机、大型连轧、锻压设备;精
密轴承、量仪等
同时,经过多年的产业积累和技术创新,东北地区已拥有众多的核心生产技术,如沈阳机床的数控机床、东软集团的数字医疗设备、哈电集团的大型发电设备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显然,东北地区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实力是我国很多地区无法相比的。
(二)技术、人才、设备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人才、设备、经验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东北地区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众多,知识储备、智力密度等具有一定基础,辽、吉、黑三省的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一批具有科研开发能力的大专院校已成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一支重要科研开发力量。仅以辽宁为例,全省就有900多家研究所、60多所大学。从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水平来看,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是人才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2001年,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地区总量的11.36%,每万人口中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01.2名。此外,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占全国的比重为11.98%;从业人员(1999年)在大专以上的比例,辽、吉、黑三省分别为7.0%、5.9%、4.9%,均高于全国3.8%的比例。研发费用占地区总费用的7.82%。从知识经济熟化类型比较研究得知,东北三省知识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属于第二类地区,在全国范围来讲处于中上水平。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建国以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都离不开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但是目前东北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历史包袱重,体制机制障碍突出
辽、吉、黑三省的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比重偏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企业缺乏活力,冗员较多,历史欠债、欠税严重,企业信用等级不高,这些都成为制约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尚未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虽具有较强的单机制造能力,但由于产品技术主要源自国外,尚未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因而只能称之为装备"加工基地"。要改变"加工大车间"的现状,成为制造基地,关键是能否具备较强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及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一些行业发展指标也告诉我们建立装备制造业基地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单就辽宁省与全国比较,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8%;人均利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资产负债率则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急需提高装备工业经济的运营质量。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只有近5%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适销对路和比较适销对路的只占50%左右。因而,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产业分工体系不合理,集群化程度不高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缺乏发达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分工体系,企业组织结构多"大而全",配套和支持产业发展的分工滞后,专业化协作程度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东北三省普遍存在大量的配套产品无法在本地配套,形成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分离的情况,原有的地方零部件配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已逐渐由南方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所取代,后者无论从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都要强于本地配套企业。例如哈尔滨电站集团,一些原本由本地配套的轴承、叶片等配套部件,已让位于南方沿海地区的企业进行生产加工。2004年哈电站设备集团签订600多亿元生产合同,由于配套加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完成100亿元的生产任务量。2004年上半年,哈电站集团共有配套企业464户,其中哈尔滨市配套企业仅179户,这179户企业当中配套额超过200万元以上的只有36户。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来解释,当一个经济系统运转出现问题时,受到冲击的首当中小型企业,在东北经济长期相对下滑的情况下,大量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比大企业还要困难,加之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经济的起步快,大量的中小型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本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也越发显现,企业的衍生也受到制约。
(四)工程总承包能力薄弱
改革开放20年来,通过引进技术、合作设计、自主开发等多条途径,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已能生产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单机产品,但是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大公司,大部分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包落入了外商手中。这不仅使东北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承接订单上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大部分附加价值也被总承包商占有,产业的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难以快速提高。据统计,2003年辽宁省的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几乎都在40亿元以下,超过50亿元的企业仅有华晨汽车集团、东北飞机工业公司、大连冰山集团3家。
(振兴东北办工业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