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与重组的理论研究,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对策和建议,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3—24日在吉林大学召开。
这次会议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大陆社会经济研究所、财团法人台湾产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台北市两岸经贸文教交流协会联合举办。共有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教授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海航教授参加了大会。会议特别邀请了在台湾学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参加,其中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资深学者于宗先院士、台湾政治大学大陆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的陈德升教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陈丽瑛教授等
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紧密围绕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分析大陆和台湾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在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大陆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与改善软环境、东北与台湾经济合作与交流、东北与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吉林省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交流。力求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两岸比较优势、开拓视野、增进交流、加强合作、广交朋友,通过海峡两岸科研机构的牵线搭桥,实现大陆和台湾商贸企业的充分交流和合作,为大陆企业、特别是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于宗先院士认为,振兴东北关键在于改变传统观念。在他看来,“一个人很难逾越他的习惯领域,在思考上是如此,在行为上亦复如此。”“东北年纪大了,观念旧了”,如果能够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东北10年以后能够赶上南方,因为东北本身的经济基础不错,同时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为发达的教育,而且人口密集度也不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彭华岗认为,并不是说国有企业一定搞不好,也并不是说私营企业一定能搞好,关键是要转变人的观念,要按市场化运作。吉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肖万民指出,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东北国企改革,而国企改革需要做到“四个到位”和“一个基本”,即职工身份转换、债权债务处理、国有资本退出和整体改制到位,以及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台北市两岸经贸文教交流协会副会长任盛汉指出转变观念的重要性,认为三分之二的企业经营者并不支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想尽方法让职工以企业为荣、以企业为乐,不能只在一旁等待着“扶贫脱困”。
在会上作主题发言的还有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的陈德升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教授、副院长李晓教授、纪玉山教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陈丽瑛教授、台湾情境企管顾问公司顾问陳清龍先生、 台湾宏宇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顾问吳添彬先生、台湾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劉常勇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过文俊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