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当未来很不确定的时候,有时候看看过去,会帮助我们从被经验证明有效的办法中吸取力量。当今这个世界,中国需要这样,美国恐怕也需要这样。
如果要问中国改革开放从哪里来?它应该就是被逼出来的。这个“逼迫”,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1978年人均收入不到134元,由于出现了饥荒,这才逼出了体制的变更。
最近,大家都讨论困难,讨论次贷危机、华尔街金融风暴。我们不应该只研究事件本身,而是要借机回顾改革开放30年,抽象出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好的时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坏的时候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坏的时候会形成一个“逼迫”的力量。
这几年,内需一直无法扩大,为什么?居民家庭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例不到50%。而上世纪80年代改革时,这个比例接近80%,老百姓有钱买东西,市场才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改革过程中一些关键的生产要素——比如土地,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从收入角度看,目前国民收入相当大的一部分集中在了政府手里。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如果国民经济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外部冲击,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就是改革的一个机会,因为这个“逼迫”的力量就要来了。在现在的困境中,如果不做调整,目前的局面是没有办法维持下去的。我国高度依赖出口,外销市场出了问题,大量的沿海生产力停止了,工人回乡下,这可能酿成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现在看来很难完全摆脱这种局面。这当然是坏事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回看改革开放30年的角度看,可能也是一个机会。
正是这样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从政府到民间形成了一个合力,共同解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比如,税收能不能相应地减一减,政府控制的很多资源能不能更多的往市场上放。
为什么最近在土地问题上有些重要的推进呢?有人认为国家重点工程需要拿地,政府要发展也需要地。我的看法,还是要回到国民经济中。如果顺风顺水,改革很难往前推。有时候遇到困难,就逼出一个合力,可能会带来一些机会。中国不是日本,更不是欧美国家,中国要建设的地方很多。只要经济政策对头,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衰退,我大胆地讲,出现衰退的几率等于零。不像日本,日本的政策很难摆动,大小河道里都铺上水泥了,农村都建好了,而中国离这个阶段还早。但是,制度不对头,谁能去投资?谁有权投资?而谁又有权转让这些资源?我相信今天这些问题跟30年前的问题有共同之处,不同的地方是,30年的实践会让我们对困难和威胁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因为被形势逼迫,就需要调整我们的制度,调节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国有与民营利益板块之间的关系,这就有可能在困难的情况下逼出一条新路。
对于刚刚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许多人都很担心。我们不要那么着急。我对30年改革开放的理解,就是逼迫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中国只要认真摸,总会摸到石头,终会走出一条路来。
过去,我们因为落后,所以老是要跟着别人走,这是对的,今后也要学别人。但是,1840年以后,中国人一直学日本,日本侵略中国;学西方,西方侵略中国;我们计划体制学前苏联,前苏联解体了;后来我们发现东亚模式最好,学日本、学韩国,几乎要达成一致认识时,日本出问题了;然后开始学美国。现在,美国这位教我们控制风险的老师居然也出了问题。怎么办?那就得靠自己了。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用这个模式或那个模式来建设一个大的国家的现代化。我们要开放、学习,但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现在发生的这些事情导致的困难,与30年前的饥荒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今天看来是大体正确的一条路。今天的困难,今天的中国人还在继续往前走。我相信,中国有非常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