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早报网
11月15日,史无前例的G20首脑峰会将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讨论的中心议题则是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而以受冲击国而非问题国甚至以救助者身份亮相的中国倍受瞩目。想必球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何以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年、实现市场经济不过十八年而且以西方为榜样的中国居然十年间两次躲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两次不得不扮演了施救者的角色?
首先,从制度层面上看,中国政府务实、谨慎、果断、创新、有效监管的施政原则和经济政策是首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中国也出现了经济过热、股市疯涨等泡沫现象。中国政府顶着压力果断采取治理整顿,将泡沫刺穿,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从而确保中国安然度过不久之后发生的东南亚经济危机。特别是当周边所有国家包括日本都采用降低汇率、以邻为壑的做法之时,只有中国负责任的坚持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利人利已,发挥了与自己当时国力不相称的作用和责任,赢得世界喝彩。而危机过后中国的国际实力和地位大幅提高,人民币在东南亚的地位也迅速攀升。中国也成功的将“危”转为“机”。
2003年至2004年间,中国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局面。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大量国有企业破产后造成的损失均有银行承担,坏账呆债达40%,海外甚至宣称达到70%。可以说银行业成为中国改革成本的最后买单者。西方则乘机要求中国开放金融业,而国内的部分精英也遥想呼应,提出将金融资产出售给西方,以作为解决之道。然而,中国政府出人意料的从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中拿出三百亿美元注资各大银行。这一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少见的创新之举收到了奇效。不仅没有增加财政支出,而且各大银行迅速摆脱困境,并纷纷跻身世界前列。从而为抵御今天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提供了保障。
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全面演变成金融海啸。中国又以独特的救市方案展现了中国政府超凡的智慧。中国与深受冲击的俄罗斯签订了高达二百多亿美元的援助方案。而俄方则以石油做为交换,同时以人民币做为结算单位。中国此举可谓多赢:不仅占据了道义制高点,还获得了中国需要的战略资产,更由于以人民币结算,既可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大大提高了人民币国际地位,更加大了中国国际金融话语权的份量。显然,在既将举行的G20会议上,中国政府也将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
其次,从国民性和传统来看,中国保守的消费和投资习性是第二个避免危机的主因。
美国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其百姓的超前消费、借钱消费甚至借钱投资。其庞大的债务链将银行、保险等行业紧紧捆在一起。一个环节发生问题,迅速传导,从而导致全局崩盘。这就是为什么不过几百亿的次贷危机居然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的原因。而相反,中国向来是存钱消费和投资,甚至存钱不消费。这固然造成了国内需求长期不振,但高储蓄率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更使得中国不会产生类似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比如,中国百姓往往使用自有资金购房或投资股市,即使投资失误受损,也仅仅限于自身,不会发生传导作用。另外还有值的一提的是,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全民医疗保险,这对于中国来讲是进一步加大了这种传统消费特性,而对美国却毫无影响,百姓仍然我行我素,从而造成危机来临之时,后果会异常放大。
最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来发展经济,这和西方是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根本的差异。就如同美国可以采取社会主义方式如国有化、行政干预来求市,但却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样。但从三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危机是这种制度根本性矛盾所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资本的疯狂逐利性决定了这场危机终而复始,前消后生。特别令人惊醒的是,在这场危机中,全球三大监管机构全部失灵,将各种垃圾债券鉴定为一级,从而获利颇丰,成为共犯和帮凶。而执政党为了一党之私,既不想改变选民寅吃卯粮的习惯,以免丢失选票,另一方面又放任资本作恶。终于在无法持续的临界点上爆发全面危机,拖累世界。显然,这个根源就不是什么措施所能解决的了的了。
法国巴黎宋鲁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