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三届国有经济论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12月)

发布日期:2019-11-29编辑:点击:

点击放大

会 议 简 介

会议综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国有经济长春论坛”研讨会综述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徐传谌 孙少岩等 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吉林大学、经济日报社总编室、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和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共同主办,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题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 于2003年12月2......

会 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3年国有经济长春论坛” 会序 2003年12月20日上午:8:30—11:30 会议地点:东荣大厦报告厅 1.领导致辞(8:30—9:45) 主持人:王胜今 吉林大学副校长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来宾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致欢迎词 吉林省人民政府马俊清秘书长致辞 经济日报社领导致辞 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讲话 2.领导与代表合影(9:45—10:00,东荣大厦东门) 3.大......

主题演讲:演讲人姓名 单位及职务 题目 张文显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致欢迎词 马俊清 吉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 致辞 冯并 经济日报社主编 致辞 黄淑和 国资委副主任 讲话 徐传谌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根本出路的思考 王晓齐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 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提高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

媒体报导:东北中央企业拟振兴时间表 从学校和医院入手 2003年12月21日 11:23 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12月20日电(记者任芳 杜学静)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将分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对其进行调整改革。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20日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说,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通过建立......

会 议 综 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国有经济长春论坛”研讨会综述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徐传谌 孙少岩等

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吉林大学、经济日报社总编室、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和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共同主办,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题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 于2003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国家和东北三省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部分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企业家代表12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吉林省省长洪虎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经济日报总编冯并、吉林省政府秘书长马俊卿到会并做讲话,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等二十几位专家和学者在会上做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就如何加快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调整改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论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摸清情况、卸掉包袱、轻装上阵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提

1.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和市场化程度低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认为,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相对滞后,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为:一是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结构不合理;二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资产质量较差,经济效益偏低;三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包袱重,困难企业多。除上述问题外,东北地区不少国有企业还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不活、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人才流失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困难局面,延缓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步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进一步指出了东北地区中央监管企业的问题:中央监管企业经济总量大,但资产负债率高,经济效益不好;中央监管企业规模大,但垄断性和基础性行业比重高,产业结构转型难度大,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对资源型工业依存度高;中央企业包袱重,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竞争。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认为,对于东北地区落后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具体分析来看,东北地区产品基本市场化了,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则很低,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政府官员的观念和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是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障碍,能否把市场经济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就看政府官员能否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弃应该放弃的权利。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东北地区政府必须尽快将市场经济观念,转化为政策和行动,摆脱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尽快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真正让企业自主。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等人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发展滞后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却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体制的转换使东北地区经济赖以成长的制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成长日益失去制度性优势,并需要承受比其他地区更多的改革与体制转换成本。第二,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的“主导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和开发,东北许多资源开发性城市和地区可采资源不断减少,最终酿成了目前“资源枯竭地区”问题的集中爆发。第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发生了重大逆转。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劣势进一步突显出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列入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昔日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出现了向“经济边缘地区”演化的倾向。

但是大家也认识到:不仅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还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潜在优势和积极因素。王晓齐把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总结为两条:一是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位置,经济交往条件优越。聚集了一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规模经济优势显著。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再次崛起的希望很大;二是东北地区集中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控制力的中央企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巨大优势和希望所在。

2.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

首先,黄淑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没有国有企业的崛起,就没有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没有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难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唐元则从国际视野回答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并且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从低收入向中收入到高收入的过渡阶段,能忠实地体现国家意志的企业群体只能且必须以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为核心来形成。南美国家采取了市场主导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政府主要运用货币、财政等经济政策,不再直接操纵企业,但这些国家经济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金融危机。国有企业的功能,就是实施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模式的直接调控手段。

其次,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问题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助理巡视员张丽娜特别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是主体,结构调整是主线,制度安排是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是战略目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落实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维护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搞活国有资本经营。这中间,涉及到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能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的划分、国有资产运营体制建设;更涉及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拓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这将为各个地方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提供广阔的空间。

3.国有企业的三大负担问题成为东北振兴的严重障碍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三大负担是相当沉重的。徐传谌认为解除国有企业三大负担,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国有企业三大负担,严重地阻碍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只有负担解除了,国有存量资产才能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流动起来,提高存量资产的效率,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考核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以及对国有企业资产的重组等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1)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状况

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冯并和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副处长刘续浩结合一些统计资料,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办社会的基本情况,认为东北地区企业最重的历史包袱就是企业办社会。资料显示,2002年末东北三省共有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7183个,年末职工人数491000人,企业补助经费为153.8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在东北总共有企业办社会机构3476个,职工30.7万人,企业补助经费为129.86亿元;地方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3707个,职工18.38万人,企业补助经费23.94亿元。可见东北中央企业办社会经费相当庞大。

(2)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多余人员负担状况

徐传谌以吉林省为例描述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多余人员负担。吉林省下岗再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已高达8.9%,大大超过吉林省从业人员占全国2%的比例。国有大中型企业需关闭破产146户,涉及职工20万人。有51.4万下岗职工需处理劳动关系,需补偿资金和偿还拖欠职工债务资金66.7亿元左右。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徐勇认为,吉林省目前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

(3)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状况

王晓齐和徐勇指出,东北地区存在困难企业多,债务负担重的严重问题。辽、黑、吉三省地方国有企业2002年盈亏相抵后均为净亏损,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已难以生存。从企业破产情况来看,东北地区1507户国有企业中规划关闭破产企业428户,涉及人数95.4万人,拟核销银行呆帐492亿元。东北地区中央监管的三级以上企业中资不抵债的困难企业104户,有相当部分要实行关闭破产。

4.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具体解决解除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三大负担

黄淑和表示,2004年国资委将着力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分离所办社会机构、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分离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国资委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离。结合东北地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支持企业利用当前改革机遇和各种经营条件,加大分离富余人员的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徐传谌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三大负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企业实力很强,产品市场销路好,三大负担还能承担得起,如果解除了三大负担,效益会更好,这类企业很少;二是企业有较强的实力,产品有较好的市场销路,也有一定的效益,但由于沉重的负担,很难提高效益,如果解除了三大负担,就会立即成为业绩较优的企业,这类企业也占少数;三是企业产品销路不好,但勉强维持生产,连年亏损;四是资不抵债,停工停产的企业。后两种情况的国有企业占大多数。对于第一、第二种情况的企业,通过解除负担使他们轻装上阵,做大做强;对于第三、四种情况的企业,应视情况或改制、或重组、或破产。因此,他认为省和中央政府在解除其所属的国有企业社会和人员负担时,应与企业所在地的市一级政府协商,给市一级政府政策倾斜或财政支持,这样市一级政府才能有积极性并有能力接收上级政府所属企业剥离的负担。地方政府配合。徐勇认为,各级政府必须有与中央政府各种政策相应的配套措施,要出台与中央政府相应的改革措施,在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企业以支持。

(1)解决企业办社会几条途径

刘续浩提出:(1)统一思想,明确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的目标要求,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2)按照十一号文件精神,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作为试点,同时有步骤地分离大企业的办社会职能。(3)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确定纳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范围的机构。(4)进一步明确分离社会办社会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责任,分析责任难点。(5)分离的重点是企业办的中小学校及医院。(6)中央财政对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区分不同情况给予支持。(7)在分离过程中有些政策限制可以放宽,或给予相应优惠。(8)分离工作要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9)分离过程中要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2)解除人员负担的途径

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孙敬本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 实行人员分流 , 要由带钱分流、下岗失业转为划出资产,带资(股)分流,上岗创业。(1)凡是改制企业有国有股、职工又继续就业的,就由改制企业继续保留固有职工身份,续接各种社会保险,而不解除劳动关系。(2)改制企业员工需要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可将一部分企业资产(包括土地)转为职工股份,职工持股在新企上岗。(3)外商和私企购买国企产权,由购方安置职工的,可相应冲减企业净资产。或减免土地转让金,或按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等给以补偿。

(3)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途径

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兆臣重点研究了国有企业资产和债务重组问题,针对其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条解决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将国有商业银行对东北三省地方国有企业的债权转移为地方政府的债权、股权。方案一是打折购买,由中央承担银行债权损失;方案二是全额购买债权,地方承担银行债权损失。从支持老工业基地角度,方案一更为合理;从化解中央经营风险的角度,方案二较为有利。实际中也可以选择介于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的方案,即中央和地方分摊银行债权损失的方案。他认为要以方案一为主解决问题。第二种途径是中央采取多种方式化解国家商业银行和国家经营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损失。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在于:首先,有利于加快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成本;其次,有助于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坏账率过高的问题,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第三种途径是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思路。以辽宁省为例,首先,将所属国有企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属于重大装备工业、军工等关系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企业;第二类是除第一类以外的国有企业。其次,对第一类企业采取4项措施推进重组改革。一是精干企业主体;二是整合组建大集团;三是在国有重点企业推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特别是上市公司要逐步推行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四是尽快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再次,对第二类企业采取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推进改革,并妥善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工补偿安置问题;二是千方百计在原企业基础上帮助职工实现再就业,鼓励职工用补偿资产或资金与其他投资者合资组建新公司;三是妥善处理原企业的其他债权债务;四是规范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行为。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

1.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调整改造和发展的步伐

徐传谌认为自从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来,东北三省为此已做了大量工作,纷纷制定各自的振兴规划,向中央政府争取到很多投资和项目。现在争来了很多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建成之后,可能会重新陷入过去国有企业的怪圈。为防止新的怪圈出现,希望东北三省的政府,真正下大力气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有效的、持久的制度化激励系统,最大限度的激发推动经济发展的自主力量,解决经济发展的内在的持久动力问题,这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他强调,消除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制度建设。需要花大力气,认真地将市场经济观念转化为市场化的政策,继而转化为踏踏实实的行动才能奏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但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问题。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宋冬林教授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政府的最大支持不在于提供多大的投入,而在于提供多大的市场。无论是资金入口还是市场出口最终都要归结到体制创新问题。体制不创新,机制不灵活,不仅无法筹措到资金并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还会固化原有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拓展资金入口和市场出口必须先改革体制和转换机制。冯并认为,要振兴东北,需要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不能仅采取输血、扶持等常规武器,而应该实施一轮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通过让一批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里退出和吸收战略投资者进入两种办法。振兴东北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就是用计划经济的模式解决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问题,必须探索出新的市场经济的办法。

王晓齐认为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任务分为两个目标。近期目标:争取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到“十五”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业更加突出、效益进一步提高,资本结构明显优化,资金状况显著改善;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基本确立。中远期目标:在前两年发展的基础上,再多过五年的努力,到“十一五”末,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企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一批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2.积极推进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徐传谌根据具体资料指出: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的市场化指标,2000年辽宁排在第15位,情况不如以前,得分有所下降;吉林居全国第20位,比1999年后退了两位;黑龙江省情况更差,仅排在第27位,表明东北地区的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机制改革都相对滞后,这是东北地区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关键原因,也是完善东北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障碍。东北地区的大部分政府官员,都认识到旧体制束缚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振兴东北必须解决体制问题。但是为什么这种认识没有转变为政策和行动呢?是因为体制改革会触及政府官员的既得利益和权利。所以能否把市场经济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就看政府官员能否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弃应该放弃的权利。因为我们的改革是政府推动的改革,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政府是市场化制度供给的主体。因此,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东北地区政府必须尽快将市场经济观念,转化为政策和行动,摆脱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尽快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真正让企业自主。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指出,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转变政府职能。过去搞156个项目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是指令性计划,现在由指令性管理转向禁令性管理。禁令性管理是国家没有禁止的,企业都可以办,政府要适应这种转换。在25年的改革中,企业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涉及政府利益的部门要经得起考验,像企业一样。在由万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它要侧重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城市的建设、卫生教育、市场环境。直接抓项目、指令性管理容易,而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丽娜指出,要以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公共管理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政府经济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改革的重心。这对于需要创造良好软硬件环境的老工业基地尤为重要。建立廉政、服务型的政府,决策透明、政策公开,建立投资绿色通道,优化企业发展的服务环境,可比给企业优惠政策重要得多,其效应也大得多。老工业基地应以此为重点,抓主关键性环节,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总的来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要求政府管理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要从“无所不为”的低效政府转变为“为所必为”的高效政府。要结合机构调整,调整政府管理范围,切实将政府工作“为所必为”, 才能大有作为。 第二,要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总体上是把对微观主体的干预转变为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定规立制、扶优惩劣、排难解困上。第三,要从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为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的“全面”政府。

3 . 以进一步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为目标,完善要素市场体系

宋冬林认为,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以存量挖潜为主,增量投资为辅;提高效率为主,扩大规模为辅;传统产业改造为主,新兴产业导入为辅。这样,既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又可以减少产业转换带来的损失。他还进一步指出,解决资金缺口的途径不外乎有五条: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筹措;二是通过银行借贷;三是通过政府财政渠道;四是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资本化运营;五是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张丽娜认为,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投资和投资基金,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增强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逐步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是必要的。其次,根据国家统一政策,通过改组和新建,适当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工程,拓宽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独立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产权市场是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平台。老工业基地要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更大范围推进企业重组提供产权交易服务。努力在竞争中形成立足东北、联通全国的产权交易市场。

李树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拿出600亿的投资,如果仍然象过去搞单一企业的发展去考虑技术改造,就无法发挥产业的效应。但是要搞整体产业的提升,缺乏大量资金。取得资金的方式就是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有两种办法来进行操作:一种办法是按基金的模式,向社会发放基金券,把民间的基金由专业管理机构来管理,向拟上市公司投资。这样可以推动企业上市,又收回投资,这样既使基金有滚动的发展,又达到了解决东北缺少资金的目的。但目前《基金法》没有产业基金的内容,还没有相关的规定。需要向国家要政策,来实现产业基金。另一种办法就是搞公司制的形式,类似私募基金。基金组建起来之后,交给某个证券公司来管理,基金在发展可以上市,把基金的组织和上市联系起来,使基金社会化,同样达到了产业投资的目的。如果我们实行了以上两种金融创新,东北的产业就可以从产业的效应来考虑,形成产业链,形成东北三省的优势产业。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1.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李悦教授认为,首先,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不同,它的本质可概括为高、好、低、少、优、适、序这七个字。高是指科技含量高;好是指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好;低是指资源消耗低;少是指保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少;优是指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适是指工业化速度适度;序是指以毛泽东倡导的农轻重和邓小平倡导的吃穿用为序,具体指后者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要以前者为基础。前5个字主要是质的规定性,适和序主要是量的规定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不能单纯把工业化看作量的规定性,忽略了质的规定性。特别指出,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工业化的质与量这两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异的。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量的扩张是主导和主要方面;在买方市场基本情况下,质的提高就成为主导和主要方面了。

其次,如何设计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间表。按照上述工业化阶段的划分,中国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1860年以后)引入机器生产到1969年,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前工业化阶段。1970年,中国GDP中的工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农业,这一年可以看作是中国结束了前工业化阶段,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1997年,中国的农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下降到了20%以下,1996年,可以看作中国走完了工业化初期阶段。1997年可以看作是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平均每年下降0.86个百分点速度计算,到2010年,中国农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就可以下降到10%,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按照目前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就可以称基本实现工业化。

纪玉山等人指出经济发展理论和众多国家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绝大多数发展国家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焦方义强调,在结构调整、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城乡统筹兼顾。

王胜今等人通过比较东西部不同特点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质是一个再工业化过程。他们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属于经济相对衰落地区的再开发、再发展问题。因此,其实质是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而再工业化的实质就是已有较高工业化程度但面临发展困境的地区实现经济再发展的过程。

2.培育和提升优势产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淑和与王晓齐一致认为应当加大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改造建设力度,有层次地培育和提升优势产业基地。企业建设改造应分以下四个层次进行:第一,集中力量建设油气、钢铁、汽车和造船生产基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发挥企业在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行业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第二,加快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微型汽车、民用飞机和直升机、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建设改造步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确立哈电、一重、环渤海造船、哈飞、东安发动机等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第三,进一步加大军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军工企业的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一批主导民用产品,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军工行业要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加强民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提高军工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第四,其它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围绕大企业配套开展专业化协作,发展成为“专、精、特、新”、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专业化企业;在具备发展条件的技术、人才密集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一大批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再现生机和活力,逐步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应有地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金成晓等人认为应依据就业效应、增长效应、带动效应、可持续发展效应来确定产业结构调整中所选择的新兴主导产业,根据这几条标准,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大力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主要有:劳动密集型农业;制造业中的新兴主导产业;服务业中的一些新兴主导产业。他们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依靠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在培育优势产业中的重大作用,认为知识和技术的增长是今天产量和生活水平比上几个世纪高出许多的关键原因。对于已经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后发国家来说,提高技术水平和进行产业结构跨越式转换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在分析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效应问题上,王胜今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业能否变“企业地区集中”为“产业集聚”,是决定该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必须从扶植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向推动产业链整合方向转变,积极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金成晓等人认为产业聚集实际上是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并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这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的社会进程中产业发展的外部表象,而产业聚集衍生为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的内在驱动力则是产业聚集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产业聚集发展的规模效益。

四、加快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问题

1.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特殊性与国外经验

金成晓认为,资源型城市是指资源型产业占主导或支配地位的城市。通常有三种划分资源型城市的方法。一是资源(石油、煤炭、木材等)初级开发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且在工业产值结构中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的城市;二是有40%以上人口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三是某种资源的采选业在城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在1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禀赋程度的不同,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又可进一步分为矿产资源型、原材料型、矿产—原材料型等三类。由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殊性:一方面,这些资源型城市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欠账,历史积累明显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支出比例高,财力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等问题,情况更加复杂。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伞锋介绍说,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看,大体上有四种模式:一是现有资源优势的延伸。即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使其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势;二是优势互补模式,主要是通过异地异质资源的开发来形成自身的产业优势及地区经济的整体优势。例如,在我国的东北重工业区,辽宁富铁,黑龙江富煤和油,但缺少铁矿等资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实行两地异质资源的优势互补;三是优势组合模式。在我国的一些资源型城市中,多种资源可能赋存于同一个城市,资源组合和配套程度较好;四是优势再造模式。从资源状况、现有基础、区位条件、技术条件以及投资来源等各方面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优势。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重组资源存量,同时让增量资金转移到效益好的行业和部门中。纵观资源型城市四种发展模式,短期内采用较多的是第一种模式,从长期看,最值得推广的是第四种模式。因为第一种模式仅是一种过渡,第二种模式不适合市场经济环境,第三种模式需要具有多种资源优势,资源组合和配套程度好。第四种模式也最适合于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需要。

2.东北地区资源衰竭形势严峻,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迫在眉睫

冯并指出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390多座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80%处于成熟期或衰落期。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约有50多座矿藏资源处于衰减状态,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矿山都地东北地区,如辽宁阜新、大庆、新疆克拉玛依等。如今这些曾为共和国成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城市不少都徘徊在资源枯竭的边缘,有的甚至已深陷资源枯竭的危难之中。比如大庆油田在连续25年高产稳产5000万吨之后,每年石油产量正以150万吨左右的速度递减。大庆地方经济只有1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即使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每年也只能增加30亿元的产值,地方经济的增长难以弥补石油生产下降的影响。由此看来,资源枯竭带给东北的将是一道特殊的、最不易破解的难题。在资源枯竭的威胁面前,转型是唯一的选择,即要大刀阔斧的加快转型。冯并还特别强调: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给东北再造经济布局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转型必须跟本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统筹考虑。

徐勇结合本省情况指出:主要资源型产业难以为继,发展接续产业任务艰巨。吉林省有辽源、白山、通化、舒兰、蛟河等18个资源型为主的城市,还有一批小城镇,涉及总人口800万人,占全省人口近30%。受资源枯竭和资源保护等因素的制约,吉林省产业需整体转移的有煤炭、森工两大行业,分别涉及职工30万人和33万人、离退休人员63万人和73万人、总人口80万人和73万人。还有4个采煤沉陷区面积达113平方公里,涉及矿区居民5.7万户,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稳定因素增多等。

焦方义强调要重视东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型城市在东北表现得比较充分。比如黑龙江主要体现为石油、煤炭和林业,总共有7个资源型城市。如果要使俄罗斯的安大线修过来,后顾之忧就有希望解决了,但是现在安大线却出现了变数。伊春的林业现在和俄罗斯关系比较密切,进口俄罗斯木材进行加工,也有转机。关键是煤炭,它的继承产业怎么发展,是我们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3.东北地区资源衰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经验与途径

中共阜新市委副书记于言良副书记结合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 总结出一些经验。他指出,阜新的最大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发展种养殖业:最突出的特色是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降尘等工业性污染小,发展绿色农产品潜力巨大。立足于这些优势和特色,阜新市委认真分析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格局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决定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流通业为发展方向,从狠抓龙头企业入手,拉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形成集团军,把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为阜新新的接续替代产业。一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二是以园区建设为重要起点;三是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品牌。同时形成了四大板块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稳煤强电,充分发挥煤电行业的新优势;二是整合了现有产业中的重点产品,努力将其做成优势产业; 三是把加快发展县区经济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我们坚持突出特色、突出工业、突出大项目和突出民营。

张丽娜指出,从大的方面讲,调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淘汰落后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市场调节为主、配之以科学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要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市场秩序的基础上,使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市场来决定,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上,并通过合适的政策手段包括规划信息发布、财政税收政策等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不断升级。推进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一般原则:一是体现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二是发展连带产业。三是发展潜力产业。适宜地区经济、社会、自然基础的产业,有资源优势包括潜力资源优势的产业都属于有潜力的产业。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就是市场“通行证”。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度保障

1.发展民营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内在要求

王胜今指出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缺乏活力的另一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之所以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乡镇企业、个体经济、民营经济、三资企业等非国有经济形式持续高速发展,并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繁荣的最主要经济支撑力量。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国有经济存量改革举步维艰,而且非国有经济增量规模过小,难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经济形式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特征,具有有效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尤为重要的事,非国有经济成分能够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商机决定投资与经营领域,因而可以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无论从产业分布还是从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看,非国有经济形式都比传统的国有企业具有更有效的内在增长机制和更高的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有力的条件。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经济存量的调整与改革,使规模巨大的国有经济成分焕发活力,而且也需要努力扩大非国有经济的增量。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潘石教授认为,应该树立正确的民营经济发展观。在东北三省,偏爱于国有制,偏恶于非国有制表现得尤为明显。“国有制偏好论”与WTO规则是相冲突和矛盾的。WTO的一条基本规则是:参加世界贸易的各种经济主体,必须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独立市场主体,不许有所有制偏好。国有制企业也好,非国有制企业也好,一律以平等的身份与资格参与交易。这里不能因为是国有制企业就予以优惠,因为是非国有制企业就予以歧视。

张丽娜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老工业基地的所有制结构。目前工作的重点是通过体制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清除各种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多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国民待遇。要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其投资参股能源、交通、电信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要借助东北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制造业优势,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信息产业等领域,着力培养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层次高、有地区特色的大型民营企业。要支持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参股或控股现有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促进东北经济地区的国有经济调整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麻彦春教授认为, 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是深化国企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方略。回顾东北地区国企改革过程,始终没有走出“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圈子”,这种“就国有企业论国有企业”和“就国有经济论国有经济”的“改革”模式不可能有突破性进展,也不会取得最后成功。关键在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经济不同。个体经济规模小,实力弱,现代化程度低,属于小商品经济。外商经济虽然有规模和实力,但毕竟是来自境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作为外商他们很难融入东北固有的经济文化环境之中。在引进外资方面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个体经济发展缓慢、外商经济引进困难的情况下,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度便成为重要抉择。

徐勇认为,东北地区现在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障碍就是环境不好。如吉林省的有关部门最近对全省27个县(市、区)的领导做了一次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调研,只有大约30%的县(市、区)领导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而70%的县(市、区)领导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还处在“允许发展”的水平上。这说明,我们的一些干部仍然把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己力量或借助力量,观念仍然还停留在旧体制时代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是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民营经济资产规模己经占到全国的50%左右,经济规模约占全国GDP的65-70%,就业方面吸纳了全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结合吉林省具体情况,他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主要有兼并收购、投资参股、委托经营和租赁等四种形式。兼并收购,多为资金比较雄厚、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所采用;投资参股是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一些垄断性行业、实行投资多元化战略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委托经营是指因有企业通过契约将资产交给具有较强经营能力且能承担风险的民营企业进行有偿经营,它实行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租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租赁国企闲置的厂房、设备,盘活国有资产,发挥生产效益,这在民营经济实力相对不强的地区,是一种比较现实和有效的形式。

3.以营造良好的创业与经营环境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王胜今教授则认为,应以营造良好的创业与经营环境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东北地区在发展非国有经济方面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新举措。

第一,由于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所以传统的政策思路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这样事实上存在着国有企业与非国有经济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税收待遇等方面的差别待遇,需要通过体制创新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法律与行政环境。

第二,大力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非国有经济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两个最严重的特殊制约因素:一是融资环境难以适应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积极发展的要求。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经济比重大,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企业上市融资,都明显地倾向于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很难从正常渠道得到融资支持。改善非国有经济融资环境的根本措施是鼓励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专门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二是信用环境不利于非国有经济发展。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及银行必须协力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积极稳妥地进行不良债务处理,并建立起防止不良债务形成的新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对非国有经济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发人们投资创业的热情和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

第三,把发展非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的调整与改革结合起来。东南沿海一些省份的非国有经济之所以发展的比较迅速,与国有经济比重低密不可分。这不仅是因为国有经济比重低的地区更重视发展非国有经济,而且更主要的是非国有经济更容易获得资金、土地等经营资源。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则生存于国有企业的夹缝之中。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不仅有益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有利于构建更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而且也是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扩大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捷径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须走区域一体化的道路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认为,东北地区落后的原因在于锁定效应,东北的振兴关键在于解锁。东北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正是这种丰富性使东北地区被锁定了。东北怎样面对这种资源锁定的挑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同时,在信息化方面东北也是落后的,处在了信息的锁定状态。所以,东北地区的解锁是多方面的,不仅仅限于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区域之间协调。

冯并认为东北地区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在区域内协调发展,加强东北制造业与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的互动对接,把东北打造成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地区完全能够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后的第四大经济区。焦方义教授认为,东北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成立一个整体的协调机构,遇到重大问题经常协商。哈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存周指出,应该使东北地区的人才、信息、资源、技术能够有效的流动起来,而不是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那么区域的产业的优势就会形成。如果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再搞重复建设,那我们的区域经济优势就发展不出来,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会进一步加大东北与沿海地区的差距。

王胜今等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质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再工业化,实现区域经济的再发展和再繁荣,而不是像建国初期一样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建设自己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

首先,加快区域经济整合、深化东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区域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经济中心城市加快了区域整合和一体化的步伐。东北三省经济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也具有很大的竞争性。优势互补是区域经济融合的基础,而一体化程度加深后所产生的竞争效应,则是推动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对外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另外,三省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软件环境也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认为,东北三省应该尽快建立起相关的协调机制,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交通运输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

其次,进一步扩大对国内其他地区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是仅仅振兴目前已有的产业和企业,而是一个不断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与新企业、调整和改造原有产业和老企业的过程。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工业化过程必须借助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对外转移和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两股力量,实现产业的全面发展。

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须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实现有效就业不断增长。东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工业基础、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农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轻工产品制造业。另外,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重要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将迅速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新的发展。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张丽娜认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市场对接,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极其重要。只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不断拓展老工业基地改革和发展空间,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着眼于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为中心,构筑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要按照入世承诺,有序开放市场,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推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以及金融、保险、证券、电信、外贸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工作。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重点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

王胜今提出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核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1年东北三省合计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仅为20.37%,远低于全国43.57%的水平。同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仅有31.9亿美元,仅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6.89%,与三省GDP占全国总额11.1%的比重很不相称。这表明,东北地区的经济基本上还处于封闭的内循环状态。如果仍以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为目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不是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各种现实及潜在的比较优势,并积极引入外部可移动要素,很有可能使东北地区再次陷入新一轮的“赶超”和其后更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

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走对外开放的战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引入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弥补自身在这方面的存在的不足,是国有企业实现迅速转轨和形成竞争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今后一段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以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为核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日本、韩国在重要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方面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引入他们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这方面存在的比较劣势,可以有效地提高有关产业的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内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

徐传谌认为:在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改造问题上,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内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市场化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东北地区在对外开放程度方面水平较低,且差距十分悬殊,并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利用外资在全国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吉林省引资规模仍在低位徘徊。“十五”前3年,平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2%,远低于全国11%的水平。2002年全国利用外资550亿美元,首次排名世界第一,吉林省仅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0.6%,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在全国利用外资高速增长情况下,吉林省利用外资却呈下降的趋势呢?这在客观上证明吉林省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吉林应该认真审视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从政府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办事程序,到投资体制、投资政策等等方面,认真检讨,认真改善,真正能使投资环境对外资具有吸引力。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制或退出缺乏承接力的情况下,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内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是加速市场化进程的捷径。

2004年2月8日

会 议 会 序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3年国有经济长春论坛” 会序

2003年12月20日上午:8:30—11:30

会议地点:东荣大厦报告厅

1.领导致辞(8:30—9:45)

主持人:王胜今 吉林大学副校长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来宾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致欢迎词

吉林省人民政府马俊清秘书长致辞

经济日报社领导致辞

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讲话

2.领导与代表合影(9:45—10:00,东荣大厦东门)

3.大会发言(10:00—11:30)

主持人:郑海航 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徐传谌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王晓齐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

张丽娜 国家发改委技改司助理巡视员

12月20日下午:14:00—17:30

会议地点:东荣大厦圆桌会议室

主持人:徐传谌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主题发言(14:00—16:00)

张兆臣 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徐 勇 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孙敬本 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于言良 阜新市委副书记

2.开放式讨论(16:00—17:30)

讨论嘉宾:于万源 鞍钢集团副总经理

刘续浩 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副处长

宋冬林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朱荣科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李建杰 冀东水泥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

12月21日上午:8:30—11:30

会议地点:东荣大厦圆桌会议室

主持人:任俊生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1.主题发言:(8:30—9:30)

李连仲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

唐 元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

2.开放式讨论(9:30-11:30)

讨论嘉宾: 须桐兴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董事长

刘存周 哈药集团董事长

焦方义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杨文俊 九台市委副书记

12月21日下午:14:00—17:00

会议地点:东荣大厦报告厅

主持人:彭华岗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副主任

1.大会发言(14:00—16:20)

李 树 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 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开忠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总结发言(16:20—16:40)

郑贵廷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3.主持人宣布论坛会议结束

主 题 演 讲

演讲人姓名

单位及职务

题目

张文显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致欢迎词

马俊清

吉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

致辞

冯并

经济日报社主编

致辞

黄淑和

国资委副主任

讲话

徐传谌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根本出路的思考

王晓齐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

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提高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张丽娜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助理巡视员

以体制创新为关键环节和根本动力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

徐 勇

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创新国企体制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程

孙敬本

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黑龙省在解决国有企业三大负担问题上的经验

于言良

阜新市委副书记

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新路子

于万源

鞍钢集团副总经理

深化改革 加速改造 轻装上阵 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雄风

宋冬林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金“入口”与市场“出口”

朱荣科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关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必要条件,中心任务和忧虑

李建杰

冀东水泥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

搞活国有企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唐 元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

以各方“共赢”思路推进东北国企改革

须桐兴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董事长

坚持改革、不断创新,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刘存周

哈药集团董事长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企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焦方义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杨文俊

九台市委副书记

项目拉动全民创业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民本经济

李 树

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利用资本市场功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李 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经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杨开忠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有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郑贵廷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闭幕词

媒 体 报 导

东北中央企业拟振兴时间表 从学校和医院入手

2003年12月21日 11:23 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12月20日电(记者任芳 杜学静)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将分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对其进行调整改革。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20日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说,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母子公司体制、加快股份制改造等继续深化企业改革;通过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吸引外资、民资参与国企改造和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推进企业改组联合;并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据王晓齐介绍,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革任务的近期目标重在减轻历史包袱,转机建制,夯实基础,争取通过2年时间,到“十五”末,使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业更加突出,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石油大庆油田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鞍钢、一汽、环渤海造船等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哈电、一重等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突出,基本确立行业排头兵位置。

中远期目标以“十一五”5年为期限,重在深化企业改革,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石油大庆油田通过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发展多元开发技术,不断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水平,原油产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鞍钢主导产品汽车板、家电板等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一汽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成为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集团。环渤海造船、哈电、一重等企业主导产品更加突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

王晓齐说,国资委将根据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四个层次进行企业建设改造:集中力量建设油气、钢铁、汽车和造船生产基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加快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微型汽车、民用飞机和直升飞机、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建设改造步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确立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同时,要加大军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军工企业的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一批民用产品,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其他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围绕大企业配套开展专业化协作;在具备发展条件的技术、人才密集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国资委:将从学校和医院入手让东北国企轻装上阵

另据新华网长春12月20日电(记者杜学静任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20日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表示,2004年国资委将着力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分离所办社会机构、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分离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

黄淑和说,国资委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离。结合东北地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支持企业利用当前改革机遇和各种经营条件,加大分离富余人员的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据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相对滞后,传统“企业办社会”现象仍较为普遍。2002年末,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共有7183个,包括企业办的中小学、医院、托儿所及公检法机构等。其中,中央企业在东北三省办社会机构3476个,职工30.7万人,企业年补助额129.86亿元。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在该论坛上介绍,今后将重点分离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将企业自办的中小学校、公检法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社区管理机构和市政机构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企业社会公益单位、社会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单位和后勤服务单位则区别不同情况,分步分离。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费用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振兴东北中央企业确定时间表 明年国资改革突出四重点

2003年12月22日 09:57 证券日报

本报讯(记者潘峰)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日前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表示,振兴东北中央企业已确定时间表。

王晓齐说,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革任务的近期目标重在减轻历史包袱,转机建制,夯实基础,争取通过 2年时间,到“十五”末,使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业更加突出,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石油大庆油田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鞍钢、一汽、环渤海造船等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哈电、一重等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突出,基本确立行业排头兵位置。中远期目标以“十一五”5年为期限,重在深化企业改革,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鞍钢主导产品汽车板、家电板等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一汽汽车产量达200万辆,成为国际知名集团。

又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20日出席“观察家年会”时表示,明年中国国有体制改革工作将有四大重点,分别是:抓紧推进地方国有资产组建工作;完善已出台的业绩考核制度;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探索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振兴东北列出时间表

2003年12月21日11:16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据新华社长春12月20日电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将分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对其进行调整改革。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20日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说,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革任务的近期目标重在减轻历史包袱,转机建制,夯实基础,争取通过2年时间,到“ 十五”末,使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业更加突出,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远期目标以“十一五”5年为期限,重在深化企业改革,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表示,2004年国资委将着力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分离所办社会机构、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分离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

搞活东北中央企业将择优突破

本报长春12月21日电 记者何振红 魏永刚报道 国资委有关人士在这里指出,搞好东北地区中央企业不能期望搞好搞活所有国企,必须是有限目标,择优扶持,重点突破。

在为期两天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介绍了搞好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总体思路。他说,要着力推进石油化工、重大装备、钢铁、汽车、造船、航空产品和军工等重点行业的调整改造。重点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力和基础管理好、领导班子强的优势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技术改造,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搞活东北地区的中央企业要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调整改造任务。

王晓齐介绍,近期抓紧研究确定一批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先行启动,尽快见效。目标是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到“十五”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业更加突出、效益进一步提高,资本结构明显优化,资金状况显著改善;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确立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

中远期主要结合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从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等诸多环节入手,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解决深层次矛盾,推进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做大做强。目标是到“十一五”末,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企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

他还介绍了实现目标的措施。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母子公司体制,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层次要科学合理,除极少数特大型企业集团外,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结构应控制在三个层次以内。推进企业改组联合,加大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力度,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利用存量国有资产合资等形式,吸引境内外各类投资者尤其是具有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加大企业存量资产调整力度,促进中央企业内部、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和其他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大力推进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近期目标:以“十五”最后两年为限,中石油大庆油田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鞍钢、一汽、环渤海造船等企业主导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哈电、一重、中石油东北地区炼化企业、航空一集团和航空二集团东北地区企业、中国北车集团东北地区企业基本确立行业排头兵位置。

中远期目标:到“十一五”末,中石油大庆油田不断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水平,原油产量将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鞍钢主导产品汽车板、家电板、造船板、冷轧硅钢片等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成为与宝钢有同等重要位置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科研开发能力。

一汽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保持国内第一的位置;轿车具备整体开发能力并拥有自主品牌;主要产品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集团。

环渤海造船、哈电、一重、中石油东北地区炼化企业、航空一集团和航空二集团东北地区企业、中国北车集团东北地区企业主导产品更加突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

背景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情况

2001年东北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908户,工业总产值6391亿元,工业增加值239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630亿元,资产合计13027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13.7%、15.1%、16.3%、14.9%、14.8%。2001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78.2%、86.2%、87.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21.3和22.3个百分点。

2002年末,东北三省现有承担社会职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1424家,企业办社会职能单位包括中小学、医院、托儿所等共计7183个,年末职工人数49.1万人,企业补助额153.8亿元。中央企业在东北三省办社会机构共计3476个,涉及职工人数31万人,企业补助额129.9亿元。

国资委 将从学校、医院入手让东北国企轻装上阵

2003年12月22日08:58 东北新闻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20日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表示,2004年国资委将着力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分离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

黄淑和说,国资委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离。结合东北地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支持企业利用当前改

革机遇和各种经营条件,加大分离富余人员的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据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相对滞后,传统“企业办社会”现象仍较为普遍。2002年末,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共有7183个,包括企业办的中小学、医院、托儿所及公检法机构等。其中,中央企业在东北三省办社会机构3476个,职工30.7万人,企业补助额129.86亿元。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介绍,今后将重点分离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将企业自办的中小学校、公检法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社区管理机构和市政机构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企业社会公益单位、社会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单位和后勤服务单位则区别不同情况,分步分离。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费用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其中,中小学校原则上全部移交地方政府,除独立工矿区暂不具备分离条件以及通过办学体制改革走向市场的以外,其他中小学校全部移交政府管理。中小学校应按人员资产一同整体移交的原则分离,分离后由政府进行整合,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退休教师也一并移交。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湛认为,企业办社会、多余人员和债务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严重障碍。政府应首先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支付改革成本,放在国有企业的包袱的解除上,优先将国有存量资产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流动起来。

为期两天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吉林大学、经济日报总编室和辽、吉、黑三省政府研究室主办,吉林大学承办的。

振兴东北国企先从瘦身开始

2003年12月21日 05:32 北京青年报杜学静

新华社长春12月20日电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20日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表示,2004年国资委将着力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分离所办社会机构、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分离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

黄淑和说,国资委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离。据了解,2002年末,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共有7183个,包括企业办的中小学、医院、托儿所及公检法机构等。其中,中央企业在东北三省办社会机构3476个,职工30.7万人,企业年补助额129.86亿元。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在该论坛上介绍,今后将重点分离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将企业自办的中小学校、公检法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社区管理机构和市政机构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企业社会公益单位、社会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单位和后勤服务单位则区别不同情况,分步分离。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费用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让东北国企轻装上阵

2003年12月21日09:40 哈尔滨日报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20日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表示,2004年国资委将着力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分离所办社会机构、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分离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

据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相对滞后,传统“企业办社会”现象仍较为普遍。2002年末,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共有7183个,包括企业办的中小学、医院、托儿所及公检法机构等。其中,中央企业在东北三省办社会机构3476个,职工30.7万人,企业年补助额129.86亿元。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在该论坛上介绍,今后将重点分离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将企业自办的中小学校、公检法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社区管理机构和市政机构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费用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港报:振兴东北老基地解除国企三大负担逼在眉睫

中新网12月22日电香港大公报21日从长春发回的报道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主要包括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和债务三大负担。来自国资委的官员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及高校专家、学者近百人,在二十及二十一日两天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中,一致认为解除上述三大负担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强调说,三大负担成为东北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严重障碍,而要振兴东北,首要是把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作为切入口和突破口。没有国企的振兴,就没有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他指出,到去年末,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共有七千一百八十三个,包括企业办的中小学、医院、托儿所及公检法机构等。其中,中央企业在东北三省办社会机构三千四百七十六个,职工三十万零七千万人,企业年补助额一百二十九亿八千六百万元。有相当数量的国企经营十分困难,已难以生存。

对此,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智深有同感。他说,三项负担加在一起每年承担的费用支出近一亿七千万元,如果仅仅解除企业办社会和多余人员这两项负担,每年就增加盈利八千万元,每股可增加盈利近三毛钱。

因此,国资委决定在明年着力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分离所办社会机构、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分离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和行政事业型单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而三大负担中最为严重的是债务负担。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介绍说,辽宁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一千五百零七户,总资产三千四百九十七亿元,总负债二千三百三十一亿元。从地方国企主要指针来看,利润总额显示出东北三省均为整体性亏损,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产经营状况很不理想。

国资委与国家发改委等官员则强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付出必要的改革成本,但关键还是要立足于改革,立足于建立新的机制,把必要的成本支付与体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花了钱必须买个新机制。(郑旭荣)

专家指出:以各方“共赢”思路推进东北国企改革

新华网长春12月21日电(记者杜学静任芳)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唐元21日在此间表示,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应按照“成本稀释”、“优先安置职工”、“着眼于企业改制发展”等3项原则,以国企相关利益主体“共赢”的思路,推进东北国企改革。唐元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说,与国企改革相关的利益主体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职工及其他债权人。推进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找准突破口。

唐元认为,对东北国企化解不良贷款、置换职工身份需要付出的改革成本,应按照“成本稀释”原则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消化。东北国企的不良贷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要立刻化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他建议,通过允许地方发行政府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变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国有企业的债权为地方政府的股权,改变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有责任而无权力”、“银行有权力而无力操作”的被动局面。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还可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坏账率过高的问题。

唐元认为,国企职工曾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对解除国企职工身份的补偿应当规定“最低补偿”标准。他说,目前对解除国企职工身份的补偿标准有的高达10万元以上,有的只有几千元钱甚至更少,很不平衡,导致许多职工下岗后生活非常困难,去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低保人群中70%左右为国企和集体企业下岗或失业职工。对此有必要在政策上做适当调整。

东北国企最需要的是机制创新。唐元说,企业改革要根据“分类分离重组改革”的思路,实行着眼于发展的改制,尽快理顺企业内部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家要抓的重点国企,要分离冗员、不良债务、企业办社会等,形成精干的主体并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和重组,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应当优先用有效资产安置职工,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改革,盘活资产,解决企业改制及发展问题,吸纳职工再就业。

振兴东北,钱从哪里来

2003年12月22日 16:48

凤凰卫视12月22日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企业办社会、冗员和债务,是横亘于东北国企改革路上的“三座大山”。政府诚然应该准备为这些历史沉积问题支付改革成本,但中国资本市场的有限规模使国企通过上市来解决资金问题不容乐观。

面对巨额资金缺口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首要制约,在21日闭幕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各方代表就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市场筹措和存量资源资本化运营这四条筹资基本途径的可行性展开研讨,提出了立足自我、不断创新的筹钱之道。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司副司长唐元认为,化解东北国企不良贷款、置换职工身份需要付出的改革成本,应按照“成本稀释”原则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消化。

唐元说。“现在的不良资产看起来数目惊人,但按照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5至10年后就只是银行资本金的一小部分了。”

他建议通过允许地方发行政府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变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国有企业的债权为地方政府的股权,改变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有责任而无权力”、“银行有权力而无力操作”的被动局面。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还可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坏账率过高的问题。

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孙敬本结合黑龙江国企改制中靠财政拨款举步维艰的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立足自我”。

他建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要由单纯依靠政府出钱,转变为政企联手、改制民营、走向市场、自负盈亏。人员分流,要由带钱分流、下岗失业转为划出资产,带资(股)分流,上岗创业。

解决债务问题,要由维持现状、资产债务一起滞死,转变为面对现实,在不逃废银行债务的前提下,银企联手,通过债务分割重组、银行收回资产抵贷、争取国家对银行不良债权进行二次剥离、以股权替代职工欠发工资等方式,尽可能活化资产和债务。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冬林强调,筹措资金应多在“存量资源挖潜和资本运作”上做文章,以存量挖潜为主,增量投资为辅;提高效率为主,扩大规模为辅;传统产业改造为主,新兴产业导入为辅。

他建议,对于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大型企业集团,应积极推动上市;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原材料和重要机械加工类企业,采取优惠贷款或发行特种债券方式募集资金;将用于需要转产产业的安置资金由福利性运作转为资本化运作;调整国债使用结构,由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导银行进行国债运作。

长春论坛:各界人士献策东北国企改革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0日 23:53

富余人员多、企业办社会和债务繁重是齐齐哈尔国企面临的难题,也是一直困扰着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老问题。《东北行》南路记者在今天开幕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采访了与会的各界人士。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振兴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经过过去二十多年的几轮改革改制,目前剩余的问题都是深层次的难点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难题,今天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政府、企业各方人士各有各的观点。

有的参会者认为,企业富余人员是历史遗留问题,应当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

吉林省省长洪虎:“原来的国有企业,要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国家给予一部分支持,企业也需要拿一部分,大家共同抬。”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很多‘大集体’,你说政府有责任吗?”

当然有责任,你说企业有责任吗?它也同样有责任,因为过去这些也是你的职工,你分离出去的,所以现在你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同样有责任,政府也有责任,如果政府不承担,你这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就)无从谈起,也无从实现,所以两方面都同样有责任。

但记者通过近一个月对东北国企的实地采访调查也了解到,东北国企在实际操作中,承受的负担还是很大的。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董事长须桐兴:“(我们企业的)主辅分离工作难度非常大,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记者:“主辅分离的成本现在是由谁来支付的?”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董事长须桐兴:“目前情况,主要是我们企业在承担。”

记者:“应该是由谁来承担?”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董事长须桐兴:“我希望是由国家跟企业共同来承担。”

记者:“谁拿大头?谁拿小头?”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董事长须桐兴:“这个就不好说了。”

本栏目前段时间曾报道过,鞍钢有16万5千附属“大集体”企业人员,这些人多数失业在家,鞍钢和鞍山市政府为如何安置这些人多次协商,但到目前仍然没有结果。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于万源:“它(鞍钢大集体企业)应该享受其他按相同法律法规建立的相同企业的相关的政策和相关的待遇,我认为,政府在这块的待遇上和政策上,应该协调一致。”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认为,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本质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关键还是在政府。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叫做‘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推动的,政府到关键时刻,(以前)能放的权力放了,但是最根本的权力不放,攻坚的阶段,剩下最难的地方,不给政策,就很难进行了。”

“国有经济长春论坛”隆重召开

2004-2-9 阜新市经济信息网

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题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于12月20日至21日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研究室、吉林大学、经济日报社总编室、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和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共同主办,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来自国内各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和部分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代表120余人出席论坛。

论坛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和开放式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降低国有企业改革成本、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及代表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国资委作为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对推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负有指导职责,对中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负有直接责任。我校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在论坛上提出,改革滞后、制度变迁缓慢、市场化程度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落伍的主要原因,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制度创新。

此次论坛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以及东三省媒体记者前来采访。(记者 赵家彬)

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举行

本报12月20日讯(记者金姝李林岩)群策群力,振兴东北。今天,一场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题的“国有经济长春论坛”在吉林大学举行。论坛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吉林大学、经济日报社总编室、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吉林省政府研究室和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共同主办,来自国内经济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部分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省长洪虎、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冯并出席论坛。

省政府秘书长马俊清受省长洪虎委托为论坛致辞。他指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摆在东北各级党政组织、社会各界群众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论坛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深入进行理论探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对于加快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他说,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我省具有加工制造业优势、农业基础优势、人才和科教优势、生态与自然资源优势,这些比较优势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与产业、科技创新;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我省产业布局现状和发展方向,要集中力量建设汽车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努力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把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惠及2700万人民的振兴之路。

黄淑和在谈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时说,首先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要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使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直接关系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成败。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推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二是结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三是加大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改造建设力度,培育和提升优势产业;四是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分流富余人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冯并认为,只有解决好国有经济问题、历史负担问题,不断加强东北三省间的区域经济协调,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加强东北制造业与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的互动对接,继续扩大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才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真正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