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问题与科学问题-以创业研究为例

发布日期:2019-11-29编辑:点击:

点击放大

会 议 简 介

会议综述: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来我校作报告(2005-06-10) 2005年6月10日晚,应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玉利教授在我校前卫南区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问题与科学问题——以创业研究为例”的学术报告。 张玉利教授,1965年出生,吉林省集安市人,南开大学MBA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青联委员,摩托罗拉大学兼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创业管理......

主题演讲:徐老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在吉林大学迎接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玉利教授。我代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的全体师生对张玉利老师在百忙之中不远千里来到吉林大学作学术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张玉利老师兼职比较多,有全国MBA入学考试命题组的专家、天津市管理学会理事、Motorola大学兼职教师、天津市学科评定组成员。张玉利老师近年来围绕创业管理、中小企业的企业......

会 议 综 述

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来我校作报告(2005-06-10)

2005年6月10日晚,应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玉利教授在我校前卫南区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问题与科学问题——以创业研究为例”的学术报告。

张玉利教授,1965年出生,吉林省集安市人,南开大学MBA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青联委员,摩托罗拉大学兼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创业管理,出版《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企业家型企业的创业与快速成长》等多本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为摩托罗拉、顶新集团、三星电子、联想等数十家企业开展了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工作。

张玉利教授结合多年来在创业研究方面的经历与感受,以现实问题、管理问题与科学问题为主线,阐述了对研究工作的基本认识,提出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张玉利教授还就创业的实质、创业与发明和创新的关系、创业研究的新动向、创业研究的误区与困难、创新与创业思维方式的培养与锻炼等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本次报告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教授主持,报告会气氛热烈,会场座无虚席,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学院的教师、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本次报告对我校的科研活动,尤其是对师生如何撰写科研论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树立创业观念和今后好何创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 题 演 讲

徐老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在吉林大学迎接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玉利教授。我代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的全体师生对张玉利老师在百忙之中不远千里来到吉林大学作学术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张玉利老师兼职比较多,有全国MBA入学考试命题组的专家、天津市管理学会理事、Motorola大学兼职教师、天津市学科评定组成员。张玉利老师近年来围绕创业管理、中小企业的企业成长、企业管理、管理教育等研究领域开展研究。组织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六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六部,组织召开了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中国企业成长研讨会,为Motorola公司、天津顶新集团、三星集团、联想创业公司、珠海华丰集团等众多企业开展过管理培训。从张老师的学术研究、兼职和管理咨询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张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咨询专家。张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中获得过多次奖励:天津市五四奖章、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等多项奖励。今天张老师所作的名家讲座的题目是\"问题与科学以创业研究为例\"张老师的讲座将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如何从现实中识别、发现和挖掘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相信张老师的讲座对于吉林大学在座的师生必将受益匪浅,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张老师不辞劳苦来到吉林大学为我们作学术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们热烈欢迎张老师为我们作学术报告。

张老师:谢谢徐主任,今天我来到到这里感觉底气不足,因为徐教授是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名家,我自己认为管理这个学科的基础科学有两个非常基础,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行为科学。所以我们应该自己不断的补课。但我毕竟不是搞经济学研究的,所以说底气不足不是谦虚是客观事实。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 吉林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是我的一种荣幸。

今天我作的报告的题目更多的是我自己的一种困惑和目前不断进行的一种探索,在这里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为什么这么说,现在不管是南开大学还是吉林大学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办成一所研究型大学,这可能是教育部给我们定的一个任务。要把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分开。那么研究型大学中有很多的误解。研究型大学是什么呢?就是研究生要多本科生要少,就是搞研究的人多从事教学的少。所以一开始,据说南开在研究生的比例上定位在到2007年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要达到1:1,意味着研究生要招到12000人,到现在我们扩招了两年我们就发现不能这么做了,一方面在压缩本科生,但同时也不敢扩招研究生了。现在都说得讲究效率,师生比。一个老师要指导多少个学生,越多说明效率越高啊,但是现在谁也不敢这么说了,说我们的师生比是1:50,那麻烦了。教育部一查我们呢,我们过不去了。所以现在在面临这个过程当中,不管怎么样从外界的竞争来看人们对于研究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了。但是研究工作方面来看呢,从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的选题这方面我都感觉越来越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把这个呢作为一个题目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今天讲的很多都是管理方面的东西。对于问题我想我们现实会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不管是学习也好还是研究也好,其实我们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我们说\"学问\",中国的词很有意思。有的时候两个字组合起来的话大部分后面的字比前面的更重要。上下呢是上面重要还是下面重要;前后是前面重要还是后面重要;左右是左面重要还是右面重要等等;所以说学问我们强调是重在提问。那么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学习,研究也是这样。在管理学当中有一位非常有名学者,这位老先生现在应该96岁了,但是呢总是在不断的创造性的提出预见性的观点,他的一句话非常有好,他说分析问题本身可能正在孕育着成就。在现实当中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呢?我们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当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是有些问题当你研究来研究去会发现,也许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那么如果说我们要找一个问题不值得研究的话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这显然在浪费效率,在浪费精力,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想在咱们现实中有些问题我们会发现有时分析问题比解决问题可能还难,还有就是说我现在在给本科上课的话,本科生其实很多在学难点、学重点,更多在学重点。那么在硕士中呢我可能会强调让大家或者说上完这个课或者说经过一种训练也好你能够增强说话的说服力,所以我把它叫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说服力。当然需要结合实际的情景。我们随便举些例子,比如说咱们多数是东北人,一说东北人就是东北人观念落后陈旧;南方人醒的早,起的也早,然后见到红灯绕道跑,见到绿灯赶快跑;见到黄灯也赶快跑。我们是见到红灯就停下来,醒的晚,起的也晚。所以这形成了东北和南方的差别。但是是不是这样?上次我们在南方我们拜会了我们的院长宋东林教授,我觉得他说的观点很有用。他说,东北人观念不落后啊。东北人在全国闯荡的比例应该是非常大的啊。相反要比较天津的话,天津人不爱出去闯荡,就爱在家呆着,这就是他们特殊的文化。离着北京很近,那些比较败落的贵族到天津去休闲。所以他的文化非常的平和。我刚到天津的时候看到打仗我就着急。东北人早就动手解决了嘛。他们还会吵,吵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然后呢非常平和的在吵,非常特殊的一种文化。还有,前一段时间在我们那我们开日本车都提心吊胆,怕被砸了。有这种情况,大家在网上,我也去签过名抵制日货。但是现在抵制日货很困难啊。为什么呢?以前没有国际化的前提下,抵制真是有效的。它在日本生产,然后运到中国来。现在是不在日本生产,它在中国生产。抵制日货就使我们的同胞很多工作就没有了。所以说很难抵制。那么这种情况让我真正感受到国际化的经济一体化。比如还有,现在很多经济学家也都在参与争论企业是不是该搞资源化,是该搞资源化还是搞专业化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争来争去可能说是规模经济的问题啊,范围经济的问题啊,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哪个企业不通过外部扩张,不通过收购和兼并的化能够快速成长呢?没有!今年三月份我在台湾的时候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刘长颖教授他说:\"确实多元化管理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新事业的,那么我们用传统的管理去管理那些新事业的话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不管结论是什么,至少我们会发现对于这样一些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多科学思考,可以去挖掘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个包括温总理都在强调的一个概念叫\"穷人经济学\",这个大家研究的比我要深入。我在看读者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小故事。比如说,第一个,很有意思的说以前咱们都说农村生孩子数量越来越多多,为什么呢?传宗接代,解决劳动力。其实穷人生孩子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富人呢,非常高。教育啊、投资啊,是越来越重视。当时在管理学界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他17年当中生了12个孩子。还有最近的一个读者当中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研究不同的人对于孩子惩罚的问题,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是什么呢?打屁股。到底是穷人打孩子的屁股多还是富人打孩子的屁股多?最后经调查考证发现穷人打孩子的次数多,这跟收入之间是有关系的。那么为什么呢?解释了:穷人惩罚孩子的替代物太少。富人我不打可以啊,比如说你要上网,我不让你上网了;你要mp3我不给你mp3,这都是惩罚。穷人没有这些可替代啊,就打屁股。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那么这些问题呢,我感觉会有很多说法,但是这些说法真正考证起来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那么为什么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呢?一方面,是我们没有证据,还有可能我们分析的问题也许不是问题的本质,这是我的一种看法或者说是一种困惑。

那么另外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我们研究问题在管理强调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前变的问题,因为我们面临的环境很不一样。跟大家说一个我自己经历的事情,在天津有一个非常有公司曾经非常有名,叫做华旗公司,口号也非常响亮,就是要建中华的一面旗帜,它是生产果茶的,开始它就把销售收入卖到了九千万,引起了在天津市有五百家企业生产果茶。发展得非常快,公司本身也看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感到很多问题,感到困惑,就请了学校的老师,请了我们经济学院学院的常秀德教授,常老师是搞经济制度创新的,搞得非常不错,也是南开的经济四小龙之一;又搞了市场学的,当时是尹泰教授,尹先生说他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就找我作助手,我非常喜欢到企业中,就加入了进去,进行半日制的工作。直接的感受就是他们非常的忙碌,它的老板是位女性,最大的问题就是忙碌,累,非常的勤奋,原来的工作可能要8小时,现在就要10小时,14小时,把家也搬到公司,孩子也是。那么当面对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我们这些搞学术出身的人都会给她一个建议,就是授权。一个企业要发展,要么维持追求这个长;要么规模扩张,就要授权,没有更多的出路。那么我就向这位老板提出了我的意见就是要授权,她很重视科学,就实施了,向她的生产主管,她的丈夫授权。然后她就出差了。一周后当她回来,发现她的丈夫花了九十万,是不应该花的,她就因此大发雷霆,在公司里大喊,以后公司里不许有人再跟她提授权问题。搞得我很没有面子。93年的事情。仔细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控制系统,没有控制系统的前提下授权是极其危险的,它容易失控。为什么私有企业不建立控制系统呢?控制系统的成本是极高的。当时北京的王宝深事件,我正在给MBO上课,他们公司的人跟我说,这种王宝深似的事件在他们公司多了!浪费非常严重,官僚主义非常严重。一个公司内部当它发展大了之后,一定出现这些问题,这是一种规律。天津大家都知道有个康师傅,就是顶新。我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他们就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浪费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还能盈利还能赚钱?很实际的一个问题啊。台商过来,一天在开发区里的零花钱是八千到一万元。他说我们是开发区里最大的一家国有企业,拥有四千员工。那么,私有企业为什么不建立控制系统?可能是不会,更主要是成本比较高。现在有没有可能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建立控制系统呢?我想这就是对管理学的一个挑战。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什么信任问题就没有,就不可能按照才能去招聘人,就只能任人唯亲。没有别的途径啊。所以和大家说着些问题呢,就是觉得我们马上想想会想到很多不同的东西,会很有意思。

既然说说到问题,我随便拿几个例子和大家一块分享,做一些小的测试,这是我听的汉城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做的一个报告中很有意思的一些测试。现在给大家一些假设,然你看你喜欢哪家企业。现在有两家企业,A的年销售收入是100万,利润只有5万,利润率并不高,B销售收入50万,利润10万。这种产业很明显是全贷的,那么你喜欢哪家企业?A还是B?这两个大家喜欢哪个C还是D?加入E?这种情况下选择E的请举手,不多,好,谢谢!我个人很喜欢企业成长问题,企业成长主要面临四个问题:1是企业要做大,2是强,3是做得要长久,第4是活。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从管理的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我们都在考虑能不能把他们兼容起来。以前政府更关注的是GDP,现在更关注的是附加值,从政府还是企业来看,观念都在变,那么要把这样四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的话,问题就变得非常困难。第二是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规则的钟型曲线: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现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得非常之短。以前我们经济学很多关注的是规模经济性,现在我感觉速度经济性可能比规模经济性更重要。以前我们说百年树人,但是现在博士找不到工作的非常多,因为供应速度太快了。回头想想我觉得我自己的职业周期会越来越短,因为跟不上。比如说我的计算机坏了,我不会去找计算机系的老师来修,我会找本科生来修,他会非常快的修。这个制度的更新速度太快了。产品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是大企业压力大还是小企业压力大?从曲线的右侧看当然是大企业压力大了,大企业在进行企业减肥,进行公司内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他要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去灵活应付市场的变化;从另外一面来看,小企业压力大,去年去德国时看到了奥迪总部,奥迪一年的研发费用是10亿欧元。但是他们在研发上一定要搞战略联盟。因为他们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已经开始减弱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些传统的教管理的内容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原来我们强调要做好的计划,要做周密的市场调研。而现在是一半工作有计划,一半没有计划,摸着石头过河。把计划做好了,变化产生了。这是很困惑的问题。原来可以比较从容的改进,因为我们又很长的时间可以盈利。现在需要锻炼我们在一年当中怎么做计划的问题,挑战开始来了。这是一种现实当中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第三个问题,以前管理在教我们大家一定要确定目标,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办法做事,不管是经济学或者是管理学都需要有目标导向,这当资源非常希缺的情况下就开始有用了。现在不同,现在是看你能干什么,然后把你的长处发挥出来,然后看我在哪个方面能够实现,然后再制定目标再去努力。每个人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是一个更加现实的事,从成功创业者来看,他们做他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创新,发挥到一种机制,然后定下这个目标,然后再去实现。他可能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总之和我们教的不太一样。成功创业者不是按着市场学来做事的,市场学告诉我们要先做市场定位,然后细分,然后确定你的目标市场,然后到顾客;而成功创业者是从顾客到市场的概念,而不是从市场到顾客的概念。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其实我们经常在说的很多事情,包括我们学的一些东西都值得推敲。

回到今天的话题,分三个方面:选题、文献的梳理、方法论。目的是增强说服力,说服力是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我们每个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是能够竞争的基础,是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讨论到要增强说服力的问题,只有研究。对于研究方面,我的看法是research,就是re-search,就是不断的研究。在研究当中要注重文献综述,要类似与西方那样八股文,先说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是文献综述,前人做了什么研究,有那些不足,我的假设是什么,数据怎么来的,结论是什么。想一想研究的本质的问题,我觉得研究中最难的事情就是研究选题问题,就是找问题。我觉得研究的问题的本身,如果在实际当中找不到影子的话,是非常麻烦的问题。厦门大学的副校长在南开讲座中说过研究有:题、理、法、据、序、论,题就是题目,理就是理论依据,法是方法论,据是数据、证据,序是指要有逻辑,论是指结论。后面的这些都是在支撑题目,所以说在问题的选取上是最难的事情。不管研究,工作,还是学习,确定问题是最关键的事情,那么在确定问题方面有那些值得大家思考的呢?第一,请大家注意下面几个概念:现实问题、深层次问题和科学问题。现在大家研究来研究去就会说是体制问题,比如徐主任研究的国企改革之所以会得到关注也是因为体制问题是难点。是不是体制就决定效率的问题,从国有企业从体制是个现实问题,现实问题后面是个深层次问题,也许是治理的问题。现实问题、深层次问题和科学问题,这几个问题是能区分开的。MBA和CMBA在做管理当中的深层次问题,科学工作者在做科学问题。第二,请大家关注熟视无睹的事情,有很多研究非常有意思的事,关注的就是大家经常忽视的问题,经济学中和管理当中也一样。当我们看经典的著作时候我们会发现,提到是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但是关键就是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不管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成功的学者,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关注细节,关注大家经常忽略的问题。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大家普遍可能关注的问题。研究要关注什么?如果没有大家共同的关注的话不可能产生大家的共鸣。像企业也一样,追求面对大市场的创新,考虑到广泛应用价值。第三,提的问题一定要有气势,要有很明确的导向。我以前更感兴趣的是中央提的问题,因为92年我在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告诉我,本科生在学重点,研究生在学难点,博士生在研究空白点。每次见到我就两个问题:有创新么?找到空白点了么?我那时候一段时间最难受的事情就是见导师。找不到空白点,如果你找到空白点的话只有两点可能:一个是你看的文献太少,一个是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研究。创业也一样,并不是指创新,创业是干别人干的事情,但你能做的更好。我越来越坚信,写创新一定要非常非常的谨慎。一旦写过头就麻烦,因为找不到空白点。一个偶然机会,在河北、山西和内蒙调查时我发现了中小企业方面的研究是空白点,后来就开始中小企业的研究。后来我从世界经济论坛中发现竞争力和国力的概念不一样,所以当时就把这两个结合起来研究。后来为什么关注创业问题,在美国我发现公司创业,我觉得创业都是中小企业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公司创业的问题?所以我搜集资料开始公司创业的研究。98年我在香港通过调查发现,中小企业根本不关注政策问题,中小企业经济中更值得关注的是管理问题是成长性企业问题。同时我关注的还有创业团队和创业教育。我仅仅给大家提供点数据GM报告,这种指数是100劳动力里有多少人在创业和参与创业,中国的指数是12.3,算算看,中国会有上亿人口在创业,很可怕的事情,美国是11.66,这是2002年的数字,日本是1.8。然后将创业进一步的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创业,如下岗职工为了生活,没有办法,要养家糊口;另一类是机会型创业,就是本来给别人打工,有很好的收入,但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开办自己的企业。中国的生存型创业是60%,美国的机会型创业是90%,生存型创业10%。这里面说明至少些什么呢?现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活动。广州商学院前面的一个院长说的一个观点我本身非常赞同,他说:“美国80年代的复兴,终极政党的振兴,它做得很多事情别人都能做,但是别人不能做的它能做到的就是它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那么,日本在80年代,中国是在9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企业文化的研究,80年代兴起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比较,为什么比较这两个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发达。到现在日本自己也知道的,日本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它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那能不能解释说这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好说!但你至少能看到什么?创业很活跃,那好,对这个我是怎么看待的,这的确是我们目前花很大力气来研究的问题。我再提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创业这个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要追溯到17××年,提出的第一个概念是创业家,后面很多经济学家都提出来过,当然最有名的就是松比特,从松比特算起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而且第二个对此比较关注的就是德卢克,哈佛商学院在1953年的时候开设了全球第一门创业的课程,只开了一年就开不下去了,没人讲课,德卢克在70年代的时候开设了一门企业家精神教育的课程,开了一年,没有人选,但是到2001仅仅在美国有1500家大学开设了创业的课程,在中国有多少呢?有MBA的院校基本都在开设,但是有几个做得比较多的,像是南开这边,吉大管理学院这边,蔡莉老师这里。然后清华,浙江,四川,还有中山这几个大学做得可能做得相对多一些。第一个问题我比较困惑的就是,创业这个概念很久就提出来了,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为什么突然会受到关注?这是一个很不好解释的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现在形成了创业研究的热潮,那么这个热潮是新瓶装新酒,新瓶老酒,还是老瓶老酒的问题。它和创新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那么第三个,它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问题,我想从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实的问题是什么,今天创业是个热潮,这是一个现象,从各种调查发现,不同国家的差异也很大,从这里会找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是科学问题。我们接着看,找到问题接下来要做什么,文摘处理,这是一个互动的,首先,你看到一个问题,比如说创业是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要先找文献,先去看看别人研究的东西来证明,创业是不是一个新的问题。然后在证明的过程中再去发现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问题。所以是research。在文献的综述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了。关于文献综述,我觉得最值得说的就是,前一段时间我看到爱因斯坦的话:“如果说收集资料就能得出科学结论的话,那就相当于堆起石头就能建起一个房子”我2002年在美国的时候,那时候一个硕士,现在刚刚可以博士毕业了,在美国的大学六年拿到博士学位,现在回来被上海科技大学录用。到美国的时候,我就向他要了他的教学计划,要上的课程。看了他的课程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在美国读博士的活儿真的不是人干的,每门课都非常得深,每天都有非常大的文献阅读量。回头再看我们的学生,我的学生,从幸福程度来看,不比他们差,我们知道获取不是问题了。不像以前,出国为了带回来很多复印的材料或用盘铐回来,现在不用了,在国内的期刊网都可以同步,我们现在翻译的教材都可以是06年版的。速度很快,并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语言也基本上不是太大的问题。那为什么我们还有差距?想想,方法论可能是问题,另外文献综述可能有很大难度,为什么难?结合来看,我们现在写文章大多数南开也是,都是就关键词来处理问题,举个例子,有人做战略研究,就将战略作为关键词在google上搜索,会有几十万条,来证明战略研究很热门,有用吗?这是一个关键词,你要围绕着你研究的问题来进行文献综述,那就很难了。因为你要研究的问题不见得是真正有意思的问题,你要围绕着你研究的问题就很难的问题,面就会变得很窄。无论是做哪个层面的论文,可能都面临这个问题,包括以后在企业做实习工作的话,以前你可能会说决策难,难在信息的短缺,现在难在信息的爆炸,你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例如大学排名,信息社会情况下谁知道哪个大学的好坏呢?但是有个排名我们就有个参考,这个其实很重要。现在大家经常说到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合并,但是我们最大的吃亏就是,我们没有进到“7”里面,我们只是“7+2”的2。这有很大的区别,不止是资金的问题。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他们就说:“七所院校的学生有很高的可信度。”七所大学的学生有了基本的知识后,经过一个简单的interview之后就可以读他们的博士,但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就要经过考试,就歧视了。这就是说大家是认这个排名的,所以这就是信息的问题,跟这个道理一样,在现实的问题或者是研究也好,你的综述要有严格的相关性,你给别人提的意见也好观点也好,要有严格的相关性。那么第三我想强调的是,在答辩的过程中,包括硕士答辩,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去年我们有个论文的题目叫做《柔道战略研究》,这个问题很奇怪,那有没有相扑战略,短跑战略呢?这就很多了。我说你为什么写这个呢?他说,网上有本书叫做柔道战略。你不应该用来作为证据的。我现在经常和我的学生说:你可以制造垃圾,你写的文章不好,叫做制造垃圾,这是害别人不害自己;但是如果你阅读垃圾的话,这是在害自己,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有大量的文献,我们一年出的光管理类的书籍就有两千多种,还有近三分之一还没有上架就销毁了。所以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这其中不妨有垃圾,怎么识别这些,就是文献综述工作要做的。那么另外要关注的是,这些理论创新的问题,所以要结合的说,还是回到我们刚刚说的创新的问题,在创业的概念中,我就关心几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哈佛的定义,他认为创业是一个过程,一个开发和利用机会的过程,在他们不考虑他们所能支配资源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他强调创业的本质是机会导向资源导向的。我们知道,经济学中很重要的就是资源的稀缺和资源的配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讲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觉得不可理喻,怎么会有这样的口号?但是想想有的时候真就是这样。有的人给我的解释是原来是牛顿物理学的社会,认为今天是昨天的明天,现在是量子学的社会,认为今天和昨天没有关系。这是个跳跃型发展的社会,但是今天的确存在着这种现象。你有很好的创新,你没有资源,你也可以把资源整合起来,你就可以做事情,所以,我有时候就觉得,营销有两个可能最关键的问题,一个可能是顾客导向,一个就是社会兼顾的事情。大家想想有没有这个原因,大家想想,不知道西湖在杭州的举手……下面知道东湖在哪里的请举手……为什么去西湖而不去东湖?东湖我是在去武汉大学的时候去的,东湖很漂亮,那天我回来的时候,就从网上down了东湖和西湖的照片,大家都知道,西湖有个毛主席的别墅,东湖也有啊,也很漂亮。然后如果我把这些照片放在一起让大家去挑,你认为最漂亮的照片,我估计不一定所有人都会选择西湖。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去西湖啊?西湖故事多!反正我在那的时候就是总会想到白娘子,想到白蛇传的一些故事啊,雷锋塔啊,什么断桥残雪啊,什么苏堤啊,总是会让你想到一些故事,越想这些故事就越觉着这些山水的美丽,如果没有这些故事,也许根本就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所以这说明什么问题,你观察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在今天你能够做到这些,广泛整合这些资源。像以前,人力资源考虑的是什么,是不求所用但求所有,不求所有但求所占。比如说,天津政府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将一汽引过去,刚开始一再强调要天津控制,但是后来发现,为什么一定要控制,你在这儿缴税就好了嘛,不用管是谁的,能创税收就行了。到后来不求所占但求所用,像大学里,创档案,你不放我,我可以重新建立档案。这些例子解释这个概念比较好。

那么,第二个概念,既然是把握机会,哪些机会是最终是机会,前半句话大家都知道这是机会,但是后半句大家就不一定能认识到这是机会,我认为这个非常好的概念。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创业机会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比如我们的潜力只开发了40%,剩下的60%就是未被利用的资源。很多人都是国有企业有希望,甚至有人说东北是以后发财的最后一块土壤,南方该卖的都卖的差不多了,为什么这么考虑?国有企业人力也好,基础也好,都很好,那为什么发展的不好?就是因为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创业其实就是企业家和机会的结合,那么从这个道理来讲的话,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好的话,不是因为闲置而是因为没有企业家。所以有的人就在搞管理收购MBO,挺好的,去收购这些企业,把它和企业家结合起来。通过这些,创业是可以管理的,创业不是一个个人的创业,是把创业和企业结合起来。对创业这个概念美国的一个学校非常好,叫百城商学院,它的创始人有个理念就是:这个世界为什么能够得到 就是因为三方面:新,好和差异。这个理念造就了百城商学院在创业这个领域中是最好的。那么,我再看它赚钱是从西门子公司这种大的企业。这些说明,看到了创业的范围是在扩大的,扩大到同每一个人都有关联的,我个人的观点:创业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管理活动。不一样的是它更加复杂,复杂在它对很多基本问题解决不了上,哪些基础问题?第一,为什么机会在那里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有人说是天赋问题,其实是可以改进的,很多方式都可以提高你识别机会的能力。但是很难解释。比如为什么很多大公司也都在做创新,但是很少有大公司做突破性的创新,而小公司却比较多,这些就比较好解释。另外,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创新大家一直在说,为什么还提创业?创新和发明是不一样的,发明是搞出新东西,创新是把新东西变成商业化的过程。重点现在是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有一个外国的教授,他非常喜欢观察中国,他说中国人很喜欢打标语,但往往标语打的最多的地方是做的最差的地方。如果你到一个公司,它说顾客是上帝的话,往往不把顾客当成顾客。真正做到很难。我接触了一个台湾的老板,他是卖别墅的,任何卖房子的都要有接待。他的接待员都有一块手绢,绸子的,一般来买楼的都是开车来,他们会用绸子的手绢垫着手开车门,然后当着你的面把手绢扔到垃圾桶里,让你知道我是专业为你服务的。接着把你引到卖楼的现场,第一句话问你可以给我多长时间介绍,比如二十分钟,要到时间了,他会提醒你还有两分钟,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继续。做到这样难吧?这是考虑到了他们的心里,这些人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时间,这就是个性化的服务。再看看电信的大客户怎么处理,它对大客户的做法是送花,我觉得这是极其无聊的,如果你是大客户你会喜欢嘛?你应该分析顾客的心里,顾客会喜欢你告诉他,如果你选择哪种组合可以节约成本,这样顾客会更喜欢的。所以我们的一个做房地产的MBA学生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他将他的一楼变成集体宿舍,每个宿舍4张床,这是给谁的呢?给保姆。比如,你花七八钱一平买了房子,还要雇保姆,至少要分出七八平给保姆住,顾客会觉得怨,有这个集体宿舍就很好啊,所以现在买房子不光要买车库还要买保姆床。所以顾客导向是非常难的。创业和创新比,更强调机会,更强调顾客导向。

第三个,创业其实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们要扭转大家的观念,首先,不要一说创业就是个体户,大公司也要年轻化,也要创业。另外,不要一说创业就是技术经济。我并不是每次上课就鼓励大家创办企业,大家还缺乏资源和经验,但是大家要承认,以前在中国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现在是什么社会?没有功劳就是零!我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求,没有成果的学习过程我不资助。不能等别人给你机会!要用一种创业的思维去把握机会去创造价值,另外在学术层面上,我们更多是创造一种新的观念。这就是我说的两个问题。第三个就是怎么样找结论的问题,结论方面,我们更多要关注的是方法论的问题,我倒不赞成一定要进行定量的研究,其实有时候定性的研究比定量更难。方法论和方法的区别在论上,在逻辑上。逻辑支持在三个层上第一个,我们先构建起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思考,就是把看似无关的东西连接起来。第二是要识别相互关系,最简单的是一种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不够就要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最难,我觉得实验的关系最好。举个例子,有人发现长相和成功之间是有关系的,这是由观察得到的,接下来要进一步研究,是因为长相使人成功还是因为成功让人看起来更舒服?所以要作个实验,比如拿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让不知道他是成功企业家的人来判断他的长相,发现时相关的,接着拿出他们中学时的照片让大家评价他们的长相,发现也是相关的,从而得出结论,长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功。我希望大家要用创业的思维来开展模型工作。美国的一个公司的一个华人研究人员回国的讲座中说,人力资源方面,一个人的提拔应该是叫对一个人的能力的认可。比如一个人有科长提拔为处长,是因为他在科长的职位上已经表现出了处长的能力。但是如何能在科长的职位上表现出处长的能力呢?这是很难的。很难得到表现的机会。

那么创业机会能不能培育呢?我仅仅把它罗列在这儿。第一是改变你的思维惯性,哈佛商业评论有篇文章是讲价值创新的,它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旅馆的例子,旅馆分一星二星等,有一个叫一级办公室的旅馆发现,什么样的人会住一星二星的房间,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的睡眠,那很多东西就不需要了,可以降低很多成本,房间可以变小,减少服务员,但是给他一张非常舒适的床,卫生,安静做到非常好,就用了一星的成本就达到了二星的服务。我们去年院的学生到欧洲实习,我们承诺提供三四星的旅馆单人房间,欧洲的旅馆没有拖鞋等,电视也锁上。很多人认为,这个产业就是按照这个曲线,但是有的旅馆改变了,就成功了。另外的,现在一提到钢铁,汽车就说规模经济,但是很多例如彩色钢材就可以做到个性生产,产生垄断。再例如时装,现在有内衣时装,现在为什么有以前没有,因为现在有人想到内衣穿在外面。有些事情翻过来想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和启发。第二,要强调的是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一定是要双赢,你想想第一次两人一起做生意可能会一定两人都赚钱嘛?最近经济学一直再说,美国人很喜欢AA制,因为这顿一起吃了,下顿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一起吃,而中国人却抢着付,因为经常在一起,我这顿请了,你下顿就一定要请的更多。还有在一个地方就容易欺骗外地人。那么这种情况下,当然多次博弈才有双赢。创业没有钱,他靠什么获得资源,大部分是靠资源来获得资源。小企业考什么?考的是一种杠杠,就是一种机制。还有一个就是很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是讲管理的,讲管理就要讲计划,讲战略,坦率地和大家说,我不想五年之后干什么,因为想不出来,十年前我想不到自己会有自己汽车会有自己的房子。我相信大家现在怎么想也想不到十年后会怎么样。那么既然这样,我们有大的方向就行,然后把握小的机会,把握眼前的机会,怎么把握机会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容易的事情做好就不容易。像现在我对学生就强调规范问题,规范是态度问题,写得好与坏是能力问题。因为现在没有你补救的机会,所以你一定要把握好小的机会,小的机会把握好你才能有大的机会。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学校里也一样,以前我们觉得能讲好一门课就可以有饭碗,在一个学校里做好就可以了,现在就不同了,你要和同行业的人比较,还要和海归派的人比较,这个圈子就变得很小了。像现在重庆大学的规定要求要拿到十个公分才能毕业,像在《管理世界》上发一篇文章才能得五分,至少要发两篇才可以,这是很难做到的。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职业生涯越来越短,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很好的增强说服力,就要我们用创业的思维方式去开展工作就可能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好处,对自己的职业很有好处。对于我说的这些欢迎大家来我们网站上来讨论,也欢迎大家到南开大学来读硕士博士博士后,我们也在争这些生源。我们在此恭候,谢谢大家。

徐老师:感谢张老师精彩的演讲,无论对我们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搞研究要发现问题,搞创业要发现机会,这是最难的,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往往都是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比如科斯。创业家发现机会都是在别人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发现机会,这就是企业家不同与常人的地方,他能见人所未见,觉人所未觉。所以我们在培育硕士博士时,最难的就是发现新的东西,有创新的东西。今天张老师讲的问题对我们各方面都有很多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