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中信证券联合主办的《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报告发布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东北振兴的核心挑战、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基础、关键动力及政策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教授对报告的正式发布表示祝贺,并指出该报告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动、中央四中全会刚刚闭幕的关键时点推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报告突破了过去主要从体制机制维度分析东北振兴的局限,创新性地立足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与人才集聚三者的互动关系,构建起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新视角和扎实的政策依据。

宋冬林教授认为,过去振兴政策投入巨大,却未能有效实现“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东北实际、直面振兴难题提出的战略路径,是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瓶颈与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的重要部署。宋冬林教授强调,当前东北亟需打破体制机制束缚,重点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的协同创新,深化国企与民企在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构建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现代产业生态。面向未来,应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开放条件下系统优化人才、技术与基础研究的协同机制,积极探索地缘政治变革和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发展新路径。同时,宋冬林教授建议研究应进一步纳入“新质生产关系”的视角,从微观组织形态变革到中观资源配置机制,系统阐释新产业体系的形成逻辑与发展路径。

图片及素材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文章来源:国有经济智库https://mp.weixin.qq.com/s/yv3FJWMJBICRu0vyRuu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