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有经济动态 - 正文

突破關鍵環節 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发布日期:2013-08-21编辑:点击:

非公經濟是最具潛力、活力和創新力的經濟成分,加快發展非公經濟是有效破解發展動力不足、活力不強的關鍵所在﹔非公經濟是人民創業、人民就業、人民受惠的經濟,加快發展非公經濟是擴大就業、促進增收、維護穩定的重要途徑﹔非公經濟強則地區經濟發展快,加快發展非公經濟是欠發展地區的戰略抓手。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把“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列為“六項重點任務”之一,突出了非公經濟重中之重的地位。深入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必須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發展非公經濟。

第一,要發揮好“三個方面”的力量。一是社會的力量。社會是主體,社會的力量也就是民間的力量、人民群眾的力量。要充分激活群眾這個主體,把群眾中蘊藏的無窮創造力調動起來、發揮出來。要以是否有利於激發民力、啟發民智、順應民意,是否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於非公經濟成長壯大為標准,不斷修正和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無障礙發展的體制機制,真正讓群眾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讓一切有創業願望的人都能辦實體、興實業,讓各種資源順暢地流向非公經濟領域,形成全民創業的生動局面。二是市場的力量。市場是導向,非公經濟與市場是魚水關系,離開市場非公經濟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市場的力量主要體現在對非公經濟的導向力、對資源要素的配置力和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上。充分發揮市場這隻“無形之手”的作用,既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來培育企業、建設項目、發展產業,又要借助市場獲取所需的資本、資源,還要主動參與市場分工和合作,在競爭中加快非公經濟發展。三是政府的力量。政府是主導,各級政府是發展非公經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具有支配資源、干預市場、主導社會的巨大能力,是“三個方面力量”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社會的力量、市場的力量發揮得怎樣,關鍵在各級政府。政府力量發揮得好則促進發展,政府力量發揮得不好則制約發展。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上,各級政府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就是要拆除一切阻礙非公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壁壘,打破各種妨礙非公經濟發展條條框框的束縛,千方百計做好搭台、服務、扶持、營造環境等方面的工作﹔有所不為,就是要把該由市場和社會解決的問題,毫無保留地交出去,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去解決,政府決不去干涉、干預和干擾,切實解決好錯位、缺位的問題。

第二,要加強“三個載體”建設。優良的載體是非公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哪個地區重視載體建設,那個地區的非公經濟就發展得快。縣級作為發展非公經濟的責任主體和工作主體,要把加強載體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借鑒先發地區的經驗,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先行、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著力打造縣城、集鎮和園區三個載體。一是加強縣城建設。縣城是縣域經濟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區。要順應城鎮化的大勢,抓住國家推進呼包銀榆城市群發展的機遇和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大力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生態型城鎮建設,提高縣城吸納要素、承載產業、集聚人口和促進發展的能力。要順應城市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特點,在規劃、建設縣城時,充分考慮發展商業、服務業、總部經濟等的需求,合理布局商業街、商業中心、寫字樓等設施,為縣城經濟尤其是小微非公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加強集鎮建設。集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節點,也是縣城經濟和農村經濟的交匯處和結合點。一方面,要把集鎮作為城鎮化的重點,按照城市的標准推進集鎮建設﹔另一方面,要把集鎮作為縣城經濟的重要支撐和農村經濟的龍頭,依托建制鎮在水、電、路、地、勞力等方面的良好條件和基礎,規劃布局特色產業園區和基地,培育和引進一批非公企業,打造一批帶動力強的專業鎮、特色鎮,實現解決縣城園區空間有限與發展集鎮、農村經濟多贏。三是加強園區建設。產業園區是發展非公經濟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載體。經驗表明,哪個地區的園區建設得好、功能完善配套,那個地區的非公經濟就發展得快。要堅持擴張現有園區與規劃建設新園區兩手抓,特別是要針對非公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弱的實際,把標准廠房、標准店鋪建設作為園區基礎建設的重點,借鑒推廣化德服裝園區、集寧國際皮革城的做法,由政府引資開發、投資建設,通過租售並舉,引導群眾和各類業主入駐經營。

第三,要走好“三條道路”。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非公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差是最突出的差距。要著眼於“鋪天蓋地”抓發展、“頂天立地”抓壯大,扎實走好改造、建設、引進三條路子。一是改造。改革開放至今30多年,我們本土非公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的很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造提升不夠。市縣兩級發改和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要精心篩選一批有市場、有前景、能做大的企業,列入自治區和市級重點,給予專項扶持,引導和支持企業通過資本、裝備、科技、工藝、市場等手段,對現有企業進行改造提升,實現產品的升級,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二是建設。要緊緊依托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區位交通優越等有利條件,著眼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加快培育新企業、建設新項目、發展新產業。特別是要圍繞做大主導產業,引導創業資本向為主導產業搞配套、延伸的項目集聚,依托主導產業發展一批非公企業。三是引進。要抓住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北上西移的有利時機,大力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盡快促成一批非公企業落地。同時,加強與發達地區的交流對接和經貿合作,充分利用外部市場資源,解決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問題,借助外力加快發展。

第四,要大力營造非公經濟坐正席、唱主角的環境和氛圍。黨的十八大重申“兩個不動搖”,強調要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各級黨委、政府要擺正思想,進一步堅定發展經濟的活力在非公經濟、潛力在民間、發展靠民力、穩定靠民富的理念,把非公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看一眼、厚愛一分。要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服務發展就是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按照“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原則,加快構建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進一步搞好融資擔保、信用評價、創業輔導、人才培訓、信息網絡等服務。要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為區域經濟的主體,創造各類企業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真正讓非公經濟坐正席、唱主角,以創業環境的大改善促進非公經濟的大發展。

要用足、用活、用好鼓勵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目前,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優惠政策、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自治區“70條”鼓勵和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相互疊加,使我們處於發展非公經濟的最佳政策機遇期。落實好這些政策,一要強化對接。各級政府及相關經濟部門,要與國家和自治區出台的政策尤其是上級部門落實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搞好無縫對接,有條件落實的政策要全部落實到位,一時難以落實的政策要敢於突破,努力創造條件落實到位。二要解決問題。及時了解企業所想所盼,對非公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能運\用有關政策解決的要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市縣解決不了的,要將對策建議及時向上反饋,爭取自治區和相關部門給予支持解決。三要發揮好政府和部門的職能作用。推進非公經濟發展,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作用至關重要,工作大有可為。要結合擴權強縣,對非公經濟多開綠燈,少設障礙﹔多辦實事,少說空話﹔多搞服務,少去干預﹔多給予支持,少冷眼旁觀,絕不讓一個好項目因為我們的工作不力而貽誤上馬,絕不讓一個好企業因為我們服務不到位而困難重重,絕不讓一個好產業因為我們的努力不夠而發育緩慢。

(來源: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