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张占斌
【大势观察】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到增速变化,又要看到结构变动;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从整体上看,“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的预期目标。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持续低迷、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到增速变化,又要看到结构变动;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从整体上看,“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的预期目标。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三季度增速稍有波动,但宏观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经济在波动中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同比增长均为7%,发展平稳,而第三季度增长6.9%,虽有所回落,但稳中有进,仍然是在年初预计的7%左右目标内,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
纵向比较看,这个6.9%,是在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情况下实现的,虽然增速比过去两位数时低一些,但实际增量已远远超过过去。以经济增长6.9%相应的不变价量增而言,这个数值已经比去年增长7.4%还要多。横向比较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虽然继续增大,但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6.9%的增长率,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实属不易。前三季度,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
当然,我们要辩证科学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充分考虑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我国经济在持续下行的同时,一些风险在加快释放,比如,今年6月至8月间出现的股市剧烈波动、房地产市场积累的信贷风险等,需要积极加以防范。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新常态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
首先,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当前,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是行业间、区域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走势,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亏损严重,利润下降和价格下降的“双降”特征十分明显。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却增长势头强劲,这正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良好迹象。从产业投资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主要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更是呈翻倍的爆发性增长态势。
其次,结构调整出现短期的阵痛。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一些行业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有些企业甚至会逐渐萎缩,这些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是结构调整中的“阵痛”。对于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必须痛下决心,必然要经历“凤凰涅槃”的过程,造成对经济增速的冲击是在所难免的。
再次,经济下行受到前期刺激政策的影响。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一揽子刺激政策,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并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目前,虽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但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挥作用,对经济结构继续产生深远影响,也使当期宏观政策的选择受到掣肘,调控余地大为缩小。这些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相互影响,一方面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又危中存机,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政策发挥空间。
实际上,评判经济形势,要全面分析“形”,更要把握住“势”,短期经济增长状况是“形”,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增长质量是“势”。我们必须看到,在经济增速换挡的同时,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同步转换,经济增长质量也在同步提高。这些良好的迹象,未来将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更稳、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发展新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