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5月/13日/第B02版
前沿报告
高工资下的企业竞争力意味着,企业靠创新与创业精神、靠管理和服务水平、靠以产品品牌和质量赢得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
高工资与竞争力:鱼和熊掌能兼得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李政
阅读提示 只有当出口和引资建立在适度的工资水平上,中国经济才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放眼世界,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都不低。这是因为,构成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创新与创业能力,而非劳动力的低成本。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仅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调整,必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然而,工资提高等于产品成本的提高,如此,我们的企业和国家还有竞争力吗?
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打造高工资下的竞争力,都是必要的选择,也是较好的出路
企业愿意给职工涨工资吗?对此,不少学者都给出“药方”。如,加大立法和劳动执法监督的力度,为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实现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确保职工在工资约定上能够表达诉求。上述主张无疑是合理和可行的,但笔者认为,除建立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外,根本还在于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各类企业,都主动转型并着力打造高工资下的竞争力。这绝不是空话。事实上,只要国家致力于打造高工资下的国家竞争力,低工资的地区就会减少;只要地区致力于打造高工资下的区域竞争力,低工资企业就会减少;只要大多数企业都致力于打造高工资下的企业竞争力,低工资的职工就会越来越少。而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打造高工资下的竞争力,都是必要的选择,也是较好的出路。
构成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创新与创业能力,而非劳动力成本
从国家和地区的层面来看,劳动报酬偏低势必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一是劳动者过于依赖非劳动生产要素,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二是不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其关键就在于劳动者工资低,广大中低收入者缺乏消费能力。三是一方面大量商品廉价出口,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容易产生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消耗资源而严重污染国内环境。四是造成人力资本大量流失,对吸引和留住人才非常不利,这在区域层面表现的较为明显。
毋庸置疑,劳动报酬偏低在我国是有一定贡献的:其一是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导致外贸出口额大幅增加,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其二是吸引大量外资来华投资,从而获得部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产品出口和外资来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是有局限性的,以劳动者的过低工资为代价更是得不偿失。只有当出口和引资建立在适度,的工资水平上,中国经济才真正具有了国际竞争力。放眼世界,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都不低。这是因为,构成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创新与创业能力,而非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创业型经济,正是高工资、高增长的一种典型经济模式。
效率工资理论指出,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率成正比
从企业层面来看,人们通常只注意到劳动者低工资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相对低廉的“好处”,
却往往忽略了其所伴随的不良后果。低工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可能使工人丧失工作积极性,企业势必使用各种监督措施,由此,企业的监督成本也不可避免地将大大增加,而劳资矛盾也只能更加尖锐。低工资给企业带来的另一直接后果是,员工流动率高、跳槽频繁。低工资难以提高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人才流失必然严重。也正是在诸如此类因素的作用下,我国企业普遍寿命不长、缺乏竞争力。有研究表明,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 40 年,但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 3年。企业维持员工低工资制的一大间接后果是,由于劳动成本较低,企业能以此获得资本等要素的高回报率,因而缺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部动力。其实效率工资理论早已指出,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工资收入是和企业效率成正比的。这是因为,更高的工资能增加工人的食物消费,改善工人的营养状况;更高的工资能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更高的工资能提高工人其他方面观察不到的能力;更高的工资能培育出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其实,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员工的工资都是比较高的。虽然很难说何者是因,何者是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员工薪酬较高的企业不一定有竞争力,但员工劳动报酬偏低的企业一定没有竞争力。
高工资下的企业竞争力意味着什么?
高工资下的企业竞争力意味着,企业靠创新与创业精神、靠管理和服务水平、靠以产品品牌和质量赢得真正且持久的竞争优势。总之,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企业,低工资从来都不是一种真实的竞争力,以低工资为前提的竞争优势是不可持续的和不负责任的。对于企业来说,是转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