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与经济学院、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组织力量撰写的研究报告《赓续千年丝路,共襄世代繁荣》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有企业:角色、成就与经验》自10月24日发布以来,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凤凰网、中国吉林网等多家国内新闻媒体连续报道。
10月24日,中国吉林网以《吉林大学举行“一带一路”相关成果新闻发布会》为题做了相关报道。报道中称,在未来的工作中,吉林大学将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聚焦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以优势学科为引领,扩大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合作,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作出更大的吉大贡献。
10月24日,中国新闻网以《国有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成中国高水平开放先行者》为题,着重报道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有企业:角色、成就与经验》研究成果。赵新宇教授解读报告时指出,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国有企业往往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先导,在建设中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持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的布局。未来,中国国有企业仍要以“普惠互利”为原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专业化管理”和“本地化运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开放发展和当地社会全面发展。
10月25日,人民日报以《吉林大学召开“一带一路”相关成果新闻发布会》为题报道了吉林大学在国际交流、人才引进、科研合作、学生培养、国际汉语推广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在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交流合作过程中,吉林大学充分利用自身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成功举办27期援外培训项目,共对57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758名官员进行了培训,彰显了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新作为。
10月25日,中国日报重点介绍吉林大学在“一带一路”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其中,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副主任赵新宇分别介绍了《赓续千年丝路,共襄世代繁荣》研究报告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有企业:角色、成就与经验》研究报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尹仁福介绍了《中菲间“一带一路”一类禽类疫病防控》项目进展情况;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杨东亮介绍了书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此外,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李静介绍《“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倡议专题”慕课》开设情况。
10月25日,凤凰网以《经济学者:“一带一路”打破债务陷阱质疑》为题对有声音质疑“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制造的债务危机等问题进行回应。该报道援引吉林大学宋冬林教授观点指出,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众多债务陷阱的支持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债务产生的背景原因,各国参与全球发展融资进程不能因为地缘政治的说辞而动摇。此外,宋冬林教授还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重视赢得好名声、好口碑,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积极与国家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民生合作。
10月2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吉林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情况。据悉,当前吉林大学已与俄罗斯、乌克兰、蒙古国等15个沿线国家的59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有来自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976名国际学生在吉大学习;学校先后加入1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大学和机构牵头或参与的教育联盟组织,每年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