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有经济动态 - 正文

适应新常态 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5-03-09编辑:点击:

当前,各地党委政府都在从新常态的视角,并结合本地实际思索,今后如何适应新常态。作为“中国酒都”,市委书记王铭晖“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适应新常态的大逻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大主体,是做强县域经济的大支撑”的这一判断,很好地回答了地方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这一问题。有资料显示,全国国有、集体企业仅200余万户,而个体、私营企业则超过了6500万户,从数量上看民营经济是国有经济的30倍。尽管国有企业等有资金、资源、资格和资历优势,但在稳定就业、确保财政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民营经济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天。

所谓逻辑,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就是指“客观的规律性”。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适应新常态,关键还是要抓好民营经济,推动新常态下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特别是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如果城乡民营经济不发展,统筹发展就没有了主体,最终也就无法实现城与乡的共同发展。目前,在大多数国有垄断行业,其国有企业大多是自上而下延伸,对县域经济来说,要靠国有实体来发展地方经济已不可行,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县域经济的支撑就只有民营经济,因此绝大多数县区党委政府新常态下的首要经济任务就是做强做大县域民营经济。

在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抓民营经济就是做真功夫,这也是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出路问题。王铭晖关于“大逻辑、大主体、大支撑”的论断,是中央经济思维地方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那么,地方到底该如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呢?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认为“要主动研究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发展有关问题,主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主动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很显然,只有做好“三个主动”,才能真正推动新常态下的民营经济发展。

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的浙江省,有关专家就从绘制民营经济发展新蓝图、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破除民营经济发展资源要素制约、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打造民营经济最佳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这五个方面都需要政府的主动参与。因此,新常态下,只要做好了主动研究、主动扶持、主动作为这三篇文章,发展民营经济是大有可为的。在各地都在寻求民营经济新出路的情况下,宜宾如何研究、扶持和作为,还要下深功夫、做足功课才行。